教育要以“心”为本.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要以“心”为本

教育要以“心”为本;专题结构框架 一、正确认识学生的问题行为 二、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分类 三、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 四、几种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处理策略; 现在许多学生的行为表现异常,如厌学、打架、撒谎、偷窃、迷恋网络、早恋、叛逆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学生的问题行为是表象,而心理问题才是内在本质。我们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很多孩子处于心理方面的亚健康状态,少数孩子则进入了心理疾病状态。; 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自卑、孤僻、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有的更是经受不了一点挫折,一遇到挫折从此就一厥不振甚至厌世轻生等。自杀已经成为青年人群的首位死因。此外,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敲诈、勒索、抢劫、杀人、酗酒、吸毒、已经越来越低龄化。; 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师要摸清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弄清表面行为的背后是由什么心理动因引起,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了解学生心理,走进学生心灵,有针对性地开展研讨。只有了解了他们的心理,教师才能因材施教,教育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正确认识学生的问题行为 1、它是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学生的正常行为和问题行为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3、有了问题行为并不等于就是问题学生。 4、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师应当有正确的学生观。; “淘气的学生在几年的淘气史中,会有过上百次的自食其言,会有过上百次拒绝良言相劝,会有过上百次逃避父母管教,会有过上百次的敷衍老师。对我们某一次成功的教育来说,只要不是第一百零一次拒绝、敷衍,只要有了一步朝前的跨越,就很不容易了。不要期望过高,期望过高,既不利于教师树立教育的信心,也不利于学生树立改过的信心。” ——魏书生;“若学生生活在一味的批评和惩罚之中,他将学会挑剔一切,冷漠一切,学会从阴暗面看人生,痛苦一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不是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张先华 ;二、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分类 (一)学习方面问题 (二)交往方面问题 (三)情绪方面问题 (四)自我方面问题 (五)行为方面问题 ;(一)学习方面问题 各类问题之首。表现主要是学习适应不良,缺乏学习兴趣、多动或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焦虑、学习疲劳、学习困难、考试焦虑、厌学等。;1、学习适应不良 适应不良综合症是学习和适应障碍大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反应。 表现为苦闷、焦虑、缺乏自信、过于自卑等。;2、厌学 即对学习的厌恶情绪,指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恶情绪,持冷漠、逃避和对抗心态的行为表现。 其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逃避上学、学习马虎、极易疲劳、制造事端等。;(1)父母不切实际的要求 (2)家庭不和睦,纠纷不断,孩子心事重重。 (3)孩子自身心理素质不好,抗挫折能力差 (4)外界的诱惑;(二)交往方面问题 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容他人,而且孤僻胆小、不善与人沟通、不合群。;1、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和父母的交往问题主要集中在父母对孩子不尊重、不信任、不理解、反复罗嗦,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所表现出的缺乏科学教育方法,已成为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2、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师生关系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师对学生不理解、不信任,致使学生产生对抗、压抑心理和攻击性行为。 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贬低其价值,辱骂其人格,这种不良的态度常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3、同学间的关系问题 有些学生缺乏最起码的交往技能,不知道如何在交往中表现自己受人欢迎的特质。由于交往不成功而变得行为退缩,甚至脱离群体,将自己封闭起来。 小学生——学校恐惧症, 中学生——和同学争吵打架,甚至早恋、叛逆、结交坏朋友等现象比较突出。; 对于青少年早恋问题,堵不如疏。由于青春期的萌动,孩子对异性产生好感是一种正常反应,家长和学校老师都不应大惊小怪,更不应把事情扩大。相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孩子一般都会接受。那些导致孩子早恋者,问题往往正是出在家长身上。;(三)情绪方面问题 表现为不能合理地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进行宣泄。不知道如何用合理的方式释放这些负面情绪,就常表现出“抑郁”、“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