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讲 荀子 + 《天论》《劝学》.doc

第二十九讲 荀子 + 《天论》《劝学》.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九讲荀子《天论》《劝学》

王力主編《古代漢語》 教案(講義)Word版 第二十九講 荀子 + 《天論》《勸學》 【教學目標】 1、人文知識:瞭解《荀子》及其儒法家的相關文學、文化常識 2、常用字詞:掌握《天論》《勸學》中的常用字詞,通假字、異體字、古今字、同源字等用字現象 3、古語語法: ①不同語法作用的“於”:青、取之於①介詞,引介處所藍而青於②介詞,表示比較藍。 ②否定的無定代詞“莫”: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比較句。見《天論》注。 ③兼類詞“焉”:南方有鳥焉。// 質的張而弓矢至焉。 // 蛟龍生焉。 ④複句:1)因果複句; 2)假設複句; 4、思想義理: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之;學不可以已,學須鍥而不捨。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上列2、3、4 难点:上述2、3 【教學方法】 講讀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投影儀+PPT 【教學時數】 二課時(或4課時) 荀 子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因避西漢宣帝劉詢諱,改稱孫卿(“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戰國末期趙國猗氏(今山西安澤)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時人尊稱“荀卿”。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與孟子的性善論相對。 ——荀子其實不是一個純粹的儒家學者,而是一個兼采法家思想的學者,所以後人也以“儒法家”指稱他,其著名的弟子韓非子、李斯就是法家代表人物。 《荀子》一書,現存三十二篇。其中大多數是他親手所寫,小部分出於門人之手。《荀子》有唐代的楊倞注。現在通行的注本是清代王先謙的《荀子集解》,採集各家之說很豐富。 ——武大駱瑞鶴先生有《荀子補正》(實為“荀子注補”)…… 士君子之勇(《荀子·榮辱》) 有狗彘之勇者,有賈盜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争飲食,無廉恥,不知是非,不辟死傷,不畏衆彊,恈恈然唯(利)飲食之見,是狗彘之勇也。為事利,爭貨財,無辭讓,果敢而振,猛貪而戾,恈恈然唯利之見,是賈盜之勇也。輕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舉國而與之不為改視,重死持義而不撓,是士君子之勇也。 【勇】亦作“勈”。1.勇敢;勇猛。2.果敢;决断。 倒裝句:惟飲食之見。惟利之見。——用“之”複指提前了的賓語。 所+介詞…… 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荀子·榮辱》) 士:此泛指讀書人,知識階層;君子,此泛指才德出眾的人。 天 論 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1。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2。彊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3;養備而動時4,則天不能病;脩道而不貳5,則天不能禍。故水旱不能使之饑,寒暑不能使之疾,祅怪不能使之凶6。本荒而用侈7,則天不能使之富;養略而動罕,則天不能使之全8;倍道而妄行9,則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饑,寒暑未薄而疾10,祅怪未至而凶。受時與治世同,而殃禍與治世異11,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12。故明於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13。 治亂,天邪14?曰:日月、星辰、瑞厤,是禹、桀之所同也15,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天也16。時邪17?曰:繁啟蕃長於春夏,畜積收臧於秋冬18,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時也。地邪?曰:得地則生,失地則死19,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地也。 星隊、木鳴20,國人皆恐。曰:是何也21?曰:無何也22!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23。怪之,可也24;而畏之,非也25。夫日月之有蝕,風雨之不時,怪星之黨見,是無世而不常有之26。上明而政平,則是雖竝世起,無傷也27;上闇而政險28,則是雖無一至者,無益也。夫星之隊,木之鳴,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在天者莫明於日月,在地者莫明於水火,在物者莫明於珠玉,在人者莫明於禮義29。故日月不高,則光暉不赫30;水火不積,則暉潤不博31;珠玉不睹乎外32,則王公不以爲寶;禮義不加於國家,則功名不白33。故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34。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好利多詐而危,權謀、傾覆、幽險而盡亡矣35。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36?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37?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38?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39?思物而物之,孰與理物而勿失之也40?願於物之所以生,孰與有物之所以成41?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42。(節選自《荀子·天論》) 【導讀】本文節選自《荀子·天論》。本文集中反映了荀子的唯物主義自然觀。荀子指出“天”是自然之物,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不會因爲人世社會的好壞而改變,強調了“天人之分”以及人應該充分發揮“制天命而用之”的主觀能動性。本課的語法學習重點是省略、比較句和表示比較的固定結構。 ——荀子,儒法家;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 【注释】 [1] 天:大自然,自然界。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