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专题五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三专题五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 莫言获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好人当坏人写——坏人当好人写——把自己当个罪人写 2004年5月 《茶馆》27日在京演出第500场 2004年7月 《茶馆》跨越海峡 经典剧作震撼宝岛观众 2005年11月 《茶馆》在纽约举行首场演出 2007年1月 《茶馆》二十年后再登香港舞台 …… 年份 1949 1956年12,老舍创作完成三幕话剧《茶馆》 1958年3月29日,在北京首都剧场公演,反响强烈 “文革”初,《茶馆》被打成“黑样板”“大毒草”。此后一直处于停演状态。 啊 啊请 绽放 重生 凋零 1979年2月,老舍先生80诞辰之际,北京人艺以原班人马重排上演《茶馆》。 1980年9月至11月,《茶馆》应邀赴西德、法国和瑞士进行访问演出,这是我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 2004年5月27日,《茶馆》演出第500场 《茶馆》的命运 年份 1949 啊 啊请 绽放 重生 凋零 《茶馆》的命运 文革时期 建国初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小说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感知】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文化事业出现首次高峰,有哪些著名的文艺作品? 1946年冬-1947年2月,杨子荣与匪首“座山雕”等的斗争。 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三代农民的英雄形象 早春二月20年代江南小镇“小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徘徊探索又充满人情味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 爽直、泼辣敢与自私现象作斗争。丈夫喜旺胆小怕事。展示了中国农村妇女崭新精神风貌。 取材于土地革命时期海南岛琼崖纵队娘子军的事迹,展现了那个特殊历史年代一群女性为争取解放而流血牺牲的动人故事 。 洪湖赤卫队 湖北洪湖,贺龙领导的红军团在同敌斗争中暂离彭家墩,国民党保安团和当地“湖霸”彭霸天趁虚而入。地方革命武装洪湖赤卫队在韩英和刘闯的领导下,依托湖区与敌巧妙周旋,沉重地打击了来犯的敌人 通过歌舞概括地表现了中共成立后,毛泽东等领导人民所进行的反帝、反封建、反对官僚主义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文学:三红谁创保雷林 电影:李南英五上青早 戏剧:蔡文洪关茶龙东方红 范文澜和郭沫若和都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但对于“中国封建社会从什么开始”这一学术问题,他们有各自的主张,并就各自的观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 vs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出现了美学热。这股浪潮也冲进了北京师范大学校园,著名文艺理论家黄药眠,先后邀请我国三大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朱光潜、蔡仪、李泽厚到校讲学。他们各抒己见、彼此辩论,在其他多个学术领域学者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彼此争鸣,气氛十分热烈…… 年份 1949 文革时期 建国初期 新时期 为何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文化事业百花齐放、生机勃勃(文化的首次高峰)? ①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建设事业全面开始;②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探究1】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是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探究2】“双百方针”为什么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有 的自由,有 的自由,有 的 自由,有 、 的自由。” 独立思考 辩论 创作和批判 发表自己的意见 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的意见 1956年5月26日 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报告 “双百方针”的真谛 “双百方针”的实质:思想解放、自由民主、以人为本 故宫被改成血泪宫 孔庙的浩劫 “音乐学院院长领头在全院批判贝多芬是大地主、封建官僚和大资产阶级买办的代言人。 ……到了夏初,红卫兵运动兴起,又顺理成章地传出“跳芭蕾的斩腿,弹钢琴的斩手”的风声,我们便再也不敢碰钢琴,只得与美妙动人的音乐断然隔绝了……” ——一个音乐人的回忆 文革时文化事业百花凋零、万马齐喑 【感知】 马寅初与《新人口论》书影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