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园自杀防治守门员(认辅教师版)
自殺占15-24歲青少年主要死因第二位 * 自殺率的介紹目的,是要強調自殺死亡問題的嚴重性 * 自傷行為無論背後原因為何都應將此訊息視為求助求救訊息、主動關懷接納傾聽同理。 * 內容多且概念偏深奧,建議花一些時間配合案例教授 * 迷思的部分各有不同的層次,每一個的內涵也都要深入解釋,可依據要強調的概念刪減或調整呈現的順序. * 此資料左下角(45%~70%)被卡掉了,此圖是要解釋自殺與憂鬱症的關係,也可以搭配上一張相關的迷思,再次澄清精神疾病憂鬱症自殺的關係 青少年憂鬱重要行為指標:在學校表現變差、課業成績明顯退步、逃學、缺課或無法順利畢業 男性:破壞好鬥行為、希望得到父母及師長較多注意 女性:傾向退縮、沉默 * 青少年特別需要注意:模仿自殺(維特效應)、衝動性自殺(生理因素);合併注意家庭評估 * * 針對青少年社會心理高危因子之研究 * * * * 青少年反應出狀況可能還會有:成績全面退步、努力程度降低、無法解釋反覆缺席曠課等 * “主動”與該生接觸,”直接”就自殺想法詢問(不迂迴),不帶價值觀判斷 * 可以詢問這週每天都這樣? 三天有這種狀況?等… * 詢問原則:直接問、堅持問、隱密地點、心態為”這可能是唯一一次介入幫助機會”、不帶價值判斷、問計畫、問意念頻率 積極聆聽(LADDER):Look-眼神相交、Ask-開放式提問、Do not interrupt-不打斷、Do not change subject-不改變話題、Emotion-肢體語言:認真表情、點頭、觸摸等、Response with respectfulness-尊重的回應 回應:初級同理心~戒急用忍~語助詞-嗯哼、哦、還有呢?... or將其所述做摘要回應 * * * * 1.若學校(輔導室)評估可自行處理,則無需通報/轉介自殺防治中心。 2.基於需求評估後進行通報/轉介,因學生仍以學校為主要活動範圍,故案主或案家之處遇為學校與自殺防治中心共同合作之歷程。 3.若評估學生具諮商需求,應以連結輔導室或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為主。 答案參考 p.15與p.22.23 * * * * 其他相關資源建議視對象及需求自行增減 * 校園自殺防治守門人【認輔教師版】 大綱 認識自殺防治守門人 認識自殺 自殺危險性辨識、評估與回應 資源網絡連結 守門人(Gatekeepers) 定期(固定地)接觸遭受痛苦、危難的個人或家庭 National Strategy for Suicide Prevention, 2001 自殺防治守門人要做什麼? 如何辨認自殺行為 對有自殺風險者做適當的關懷詢問、回應或轉介相關資源 大綱 認識自殺防治守門人 認識自殺 自殺危險性辨識、評估與回應 資源網絡連結 臺北市青少年自殺死亡人數 自殺的定義 自殺是一種自我毀滅,終止自己生命的行為。其相關的名詞,包括: 自殺意念(Suicidal Ideation) 自殺企圖(Attempted Suicide) 自殺完成(Completed Suicide) 自殺率=自殺死亡人數/每十萬人口數 自殺行為 v.s. 自傷行為 案例-自殺行為 vs. 自傷行為 小飯昨天跟男友吵架回家後, 她深吸一口氣,拿起修眉刀在手腕上割一刀,覺得很痛,打電話給男朋友說,如果還愛她,就快點來找她,否則他會後悔一輩子… 等了很久,男朋友都沒有來,小飯愈想愈難過,打開了平常失眠常吃安眠藥的藥袋將藥吃光,動手將房間窗戶縫隙都貼上膠布,開始在房間裡燒起木炭… 連連看:自殺行為/自傷行為 自殺行為的心態與動機 停止目前的痛苦 感到無望、絕望與孤獨感 感到不被關愛與瞭解 存在著「理想我」與「現實我」落差的失落感 有著「結束」與「期待被拯救」的矛盾 重新獲得控制感 試圖溝通的方式 報復型:要讓對方傷心/後悔/… 長期感受到挫折者 因應挫折的方式 人格特質(邊緣性人格) 憂鬱症患者 媒體效應 死亡概念不清:13歲左右較成熟,會視為選擇的一部份 倖存者的內疚 自殺的迷思 想自殺的人都有精神方面的問題?? 和想自殺的人談論自殺會提高他們自殺的危險性? 大部分自殺的發生先前沒有徵兆? 自殺只會發生在某一類型的人身上? 自殺的人都是真的想死? 求助訊息? 一旦企圖自殺者表現出較改善的跡象就表示危機已經過了? 當一個人的情緒或行為稍有起色時,可能意味著已經度過自殺的猶豫期,已經結束對自殺的焦慮,其實下一個決定就是去自殺。 青少年自殺危險因子 青少年自殺高危因子-社會心理因子 自殺意念 女性 物質使用 憂鬱 家庭支持度差 陳錦宏等(2008)青少年自殺意念與自殺未遂之相關因子研究。台灣精神醫學,22:57-66。 家庭因素(親子溝通,親子衝突) 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