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庚先生岭南大学信札》释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容庚先生岭南大学信札》释析

《容庚先生岭南大学信札》释析   东莞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839年,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然而,鸦片战争后的东莞社会发生怎样的变迁,至今还没有论文或著作进行过全方位的论述。鉴于此,东莞市博物馆在2015年启动“东莞近代经济社会发展研究(1840-1949)”项目,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大致梳理出东莞近代经济社会发展脉络。2016年7月,为了配合项目的开展,东莞市博物馆与东莞本地收藏家王晓强先生合作,策划了“莞邑轶事――晓怡居藏东莞近代文物展”,展出晓怡居收藏的百余件东莞近代文物,试图从整体上对东莞近代社会发展作初步探讨。在撰写展览大纲的过程中,有一件文物吸引了笔者的目光。这件页眉写有“私立岭南大学用笺”的信札,是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岭南大学教授容庚先生写给东莞籍文史学家张次溪先生的私人信件。信札纵28厘米,横20厘米,有文字12列。信件内容除聊叙两人私人情谊外,还介绍了当时教师的薪资待遇等情况。现释读全文如下,并对内容作简要评析 仲锐兄左右 曾岁 惠书久未作复为歉承 嘱作文非弟所长未能应 命教员不足疗饥差 幸离家近当可挹注维持耳 去年虽接仲菖信 谓将就浙聘 便道回莞一行 至今未见来 不知何故 过旧年以来 物价飞涨一倍 大学教授所得薪金 曾 不如中学教员之多 如弟在岭南二月薪为九百四十 万 已属高薪 而东莞中学月谷七石司码 每石一百八 十万合一千二百八十万 故岭大教授对学校当局颇致 不满 日内或可增加 今日之政府既不能令(好)又不受命 (美国的话) 只成僵局 即借款到户未为能支持也复颂 俪安 弟庚 上 中华民国卅七年三月六日 容庚(1894―1983年),原名肇庚,字希白,号颂斋,东莞莞城人,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藏书家。容庚15岁随舅父邓尔雅学习书法、篆刻,后立志编写《金文编》,受到罗振玉赏识。1922年进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任教,期间还兼任北京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燕京大学学报》主编等职。著作等身,著有《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殷商青铜器通论》《颂斋书画小记》等[1] 张次溪(1909―1968年),名涵锐、仲锐,字次溪,号江裁,别署肇演、燕归来?m主人,东莞篁村水围坊人。其父张篁溪,别署沧海,曾印有《沧海丛书》。张次溪4岁随父进北京,曾就读于北京志成中学,毕业于孔教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先后应聘为《丙寅杂志》编辑、北京《民国日报》副刊编辑。1930年12月,经容庚推荐,任北平研究院历史学会研究员。张次溪大部分时间居住北京,对北京的风土人情极为熟悉,编辑有《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北平史迹丛书》《人民首都的天桥》等丛书[2] 容庚先生在信中与张次溪聊叙私人情谊,因年代久远,且资料欠缺,暂且不作考究。信中提到当时高等学校教师的薪资待遇问题,颇有研究意味 民国时期,高校教师待遇在不同历史时期相差很大,即使同一时期,不同职级的教师以及各地区高校教师待遇也有相当的差异。民国前期,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步不久,教师工资制度处于探索阶段。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至抗战爆发时期,时局相对稳定,高校教师待遇制度趋于规范化,这一时期高校教师收入相对稳定且较其他行业为高(见表1)。抗日战争爆发后,社会动荡不安,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购买力下降严重,高校教师的薪俸无法保证教师的最低生活。1940年,高校教授实际收入的四分之三已因通货膨胀而蒸发,至抗战后期一度降到社会的最低点[4]。抗战胜利后,各高校以及各地教育部门都及时调整教员薪资支付标准,但由于当时国内形势依然处于风云变幻之际,社会经济仍处于通货膨胀情形之中,高校教师的生活水平并未得到很大改善 另外,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之间也有很大差异。根据《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丁编,第32~50页)的记载,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私立学校的工资低于公立学校教师的工资(见表2)。容庚先生当时就职的岭南大学,其前身是美国传教士于1888年在广州创办的格致书院,1900年更名为“岭南学堂”。1904年岭南学堂始在广州河南康乐村选址建校舍,1914年改名为岭南文理科大学,是岭南大学的开始。1927年,岭南大学由中国收回自行办理,成为第一所中国人收回自办的基督教大学[6],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因此,岭南大学在1948年时仍为私立性质 信中还提到当时私立岭南大学教师工资不及东莞中学教员多,这与东莞明伦堂有很大关系。明伦堂原是各地学宫(孔庙)的大堂名称,为生员讲读经书之所。东莞明伦堂在19世纪40年代之前,与各地明伦堂无异。19世纪40年代起,东莞明伦堂始拥有万顷沙四五千公顷肥沃的沙田,遂与各地明伦堂迥然不同,不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