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PCR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中国农业科学.PDFVIP

多重PCR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中国农业科学.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重PCR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中国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 2010,43(23):4893-4900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0.23.015 多重PCR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1 1 1 2 1 1 刘海泉 ,赵 强 ,孙晓红 ,吴启华 ,潘迎捷 ,赵 勇 1 2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中国上海 201306 ; 美国缅因大学食品科学与人类营养系,美国缅因州 04469-5735 ) 摘要:【目的】通过对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M)的多重 PCR 体系的优化,建立一种 能够在食品样品中应用的四重PCR。【方法】采用热裂解提取菌液和菌落DNA,以 16S rRNA、inlAB、iap、hly 基 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从影响多重PCR扩增的引物浓度、退火温度进行优化。【结果】通过其它5 种同属异种菌即 英诺克李斯特氏菌、西尔李斯特氏菌、威尔西李斯特氏菌、绵羊李斯特氏菌、格氏李斯特氏菌及副溶血性弧菌均 未扩增出特异性的片段。纯培养物的最低检测限为102 CFU/mL,模拟污染的生猪肉检测限不大于0.4 CFU/g。【结 论】通过菌落获得DNA的多重PCR方法更好,该方法具有敏感、特异、快速及准确的优点,可用于食品中LM的快 速检测。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菌落 Rapid Detectio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 Food by Multiple PCR 1 1 1 2 1 1 LIU Hai-quan , ZHAO Qiang , SUN Xiao-hong , Vivian C.H. WU , PAN Ying-jie , ZHAO Yong 1 2 (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and Human Nutrition, The University of Maine, 5735 Hitchner Hall, Orono, ME 04469-5735, USA) Abstract: 【Objective 】 A multipl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system was developed to detect 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the more important food born pathogens, and applied to detect LM from food samples. 【Method 】 Template DNA was obtained by thermolysis broth cultured bacteria and thermolysis colony. Primer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16S rRNA, inlAB, iap, hly genes. The concentration of primers and annealing temperature were examined and optimized. 【Resu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