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的逻辑与技巧报告.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劳阿毛,并购的逻辑与实务技巧 2015-12-29 股权投资论坛 来源:五道口金融沙龙 2015年12月5日,五道口金融沙龙第五期在北京霄云路8号华府会会所举行,华泰联合证券投行部执行董事劳阿毛先生与近200名投行并购专业人士就《并购的逻辑与实务》话题做了分享和交流。 为了保持劳总的语言风格,我们仅是稍作归纳和提示,几乎保持了分享内容的原汁原味。 1.劳总14年的A股并购重组经验,直接的感受是,解读并购需要站在企业主体的角度,并购的链条包括并购战略形成、交易达成、并购的执行及整合等,是个综合复杂且漫长的过程。 2.决定并购是否发生或者发生是否频繁,最核心的是商业利益。商业利益更多是市场性因素,市场性因素主要是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及股票价格的涨跌,即并购的主战场在市场。 3.并购的逻辑可以从普世经济规律角度及A股市场特殊性进行解读,既需要脚踏实地深谙国情,同时也需要基于市场演变对趋势有前瞻性判断,即不可以清高也不可以盲从。 4.撮合交易成功需要功力而非运气,核心在于专业能力、心理博弈技巧、三观是否正等因素。 下面是沙龙实录 劳阿毛:大家下午好,今天是周末也略有雾霾,非常感谢大家能到这儿参加这次沙龙,可以看出主办方也费了不少心思,在此也对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我将用接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跟大家聊聊A股并购这个话题,我本人做了14年A股并购重组,有些案例的积累,实务中间有一些感受,希望通过交流可以给大家一点启示。 一、多角度全貌看并购交易发生与否核心是商业利益 这两年关于A股并购的话题比较热,市场案例发生的比较多,各种媒体也比较关注。我们做并购业务的还是颇有感触,无论从认知还是实务操作而言,并购都是件挺复杂的事。 为什么说它复杂呢?关于并购其实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解析与认知。比如从投行的视角来看并购通常都是项目思维和视角,我的书写了很多对于并购的理解就是这样,比如关注如何把并购业务做好,诸如如何能够拿到项目,如何能够促成交易,如何能够实现财务顾问收入等等,这是投行项目角度的并购认知。 还有个角度看并购就是投资视角,比如PE投资或者二级市场的公募资金等,从投资角度看并购会关注什么?关注并购带来的投资机会,比如并购的投资退出机会啊,并购带来的股价飞涨啊等。若从监管角度看并购,通常会容易聚焦在政策和行政许可事项层面,既包括宏观方面,比如如何制定并购政策把市场向更健康发展引导,也包括微观层面,如何行使审批权力来完成并购的行政许可等。 个人观点,若想对并购有全局的认知还是要站在企业的角度,因为企业是并购的主角。从企业角度看并购,并购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手段,所以说并购应该是工具而不是目的。另外,从操作流程而言,并购涵盖战略形成、交易达成、交易执行和整合四个阶段。 首先是战略形成阶段,既然并购是企业实现自我战略的手段,那么要思考到底通过并购要往那个方向走呢?是横向扩规模还是纵向延伸产业链,或者利用我的优势做相对多元化拓展,或干脆放弃主业直接通过做转型?目前A股市场利用并购做转型的案例不少,比如做水泵的去做互联网,做农业的去做影视等等。其实这些都无可厚非,俗语说商者无域,转型也是商业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大家耳熟能详的达能集团是世界食品巨头,60年代主营业务并不是食品而是是玻璃,这也是通过并购实现产业转型的成功典范。 其次是交易达成及执行阶段,战略定完了要解决交易问题,包括标的公司的寻找,包括交易商务谈判的安排,还有就是交易的达成,即在利益平衡方案下用以法律协议落地。交易达成后进入并购的执行阶段,并购执行包括内部决策、外部审批还有交易实施,内部决策包括董事会股东大会等,外部审批可能包括国资监管审批、证监会行政许可,涉及外资的还有商务部等。并购实施包括工商变更、登记公司新股登记办理等等。 最后并购经过实施进入整合阶段,整合其实是比较漫长的。从产业逻辑或者对基本面的影响角度而言,整合才是并购真正的开始,并购包括方方面面也比较多,包括战略统一、文化整合、产业链梳理及管理统筹安排等等,经过整合后产业协同效应开始逐渐体现,当然也有整合不成功的各种案例。 所以并购的链条其实很长的,为什么提这个链条?这里边放大任何一个链条环节,其中细节和文章都非常多。但是大家要记住,任何一个链条里的细节都不足以代表并购的全貌,但在市场中却常会犯这样的认知错误。 从投行的角度,很多投行认为并购项目就是并购材料的申报,个人观点这是IPO业务带来的惯性思维。而在我看来,并购报材料只是执行环节中外部审批程序中的证监会行政许可程序。若把这视为并购的全貌肯定会有问题的,好比对一个人从恋爱到婚姻的生活过程,仅局限在民政局的领证程序,容易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 无论是媒体还是市场也通常容易从政策及监管的角度片面的看并购,惯性思维是会放大并购政策对并购的影响,他们会认为政策环境就是市场环境。其实决定并购是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