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集的古本与新版.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安石集的古本与新版

王安石集的古本与新版 王安石集的古本与新版 杨天保 徐 规 内容提要 王安石的诗文集,自宋代出现“临川本”、“龙舒本”和“杭本”三大刻印系统以来,历代时有整理。但是,发展到今天,供学术研究的多种版本,在收录数量、记载格式以及编次分类等方面,还多有缺漏。所以,整理出新的工作仍待深入。 关键词 王安石;总集;版本;古籍整理;文献学 ? 一、三大古本系统 宋人王安石(字介甫,1021~1086)的诗文集,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即已开始由政府集结,此后,公私递修,相沿不辍。其中,较早者是绍兴十年(1140)詹太和刻本(世称“临川本”),已佚。而现存的宋刻本,其一是绍兴二十一年(1151)之前在庐州舒城县(今属安徽省)刻印的“龙舒本”,共两套残卷:一藏于上海市博物馆;一见于日本宫厅书陵部,皆弥足珍贵。后来,北京图书馆合二为一,集此两套残篇,成就了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整理的《王文公文集》(简称“1962年本”,参见该本所载赵万里《宋龙舒本王文公文集题记》)。其二是绍兴二十一年,王安石曾孙王珏汇合“临川本”、“龙舒本”之得失,刻印出的“杭本”,北京大学图书馆现藏三种“宋绍兴中刻本”及其校本的残卷,即是其类。总之,后世繁衍之本,多半不出于“龙舒本”,即源自“杭本”。 元明时期,虽则王安石的声誉颇受贬损,但递修之举,尤是不废。例如,元人危素校补以上诸宋刻原本,勒成“危素本”(已佚)。今日国内可得见的元明“递修本”,大体有:明嘉靖十三年(1534)刘氏安正堂据“危素本”整理的刻本,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应云鸑据“刘氏安世堂本”整理的重刻本和清人黄廷鉴对元明递修“杭本”的校订本,二者皆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其中,现在各地流传甚广的明代“递修本”,乃是嘉靖三十九年(1560)何迁据“应云鸑重刻本”刻印的《临川 先生文集》,全国总计存有四十部原刻本。民国《四部丛刊》初编本《临川先生文集》即据此修成(简称“丛刊本”),《四部备要》亦以其为底本排印(简称“备要本”)。此后,万历四十年(1612)王安石的二十二世裔孙王凤翔,更在“何迁本”的基础上,增补刻印出《王临川集》,颇胜前者,今尚有六十多部存世。不过,据学者考证,元明递修之书,多以“杭本”为祖。所以,宋世之后,“杭本”一统天下,“龙舒本”几近绝传(参见王岚《宋人文集编刻流传丛考?王安石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页156~164)。 时下学界普遍使用之书,除以上所列“丛刊本”、“备要本”、“1962年本”之外,还包括:据“临川本”修订的清代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简称“四库本”);被学人誉为“最佳整理本”、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整理的排印本(简称“1959年本”);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唐武标先生的校点本(简称“1974年本”);1996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宁波等先生的点校本(简称“吉林本”,其“重版说明”对其底本未作详细交待);199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1974年本”为底本、秦军等先生的标点本(简称“1999年本”)。另外,1996年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和诚成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传世藏书》,在其“集库”之“别集”第5册中,也有由朱瑞煕先生主编和审阅、李国强先生整理的《王安石集》(简称“传世本”)。 “临川本”、“龙舒本”和“杭本”,各立系统,内涵自有分别,但取长补短,三本互校,亦是学术发展大势之所趋。例如,“1959年本”以明嘉靖三十九年抚州覆绍兴十年“临川本”为底本时,广泛参校了铁琴铜剑楼旧藏宋绍兴刊本;“1974年本”以影印“龙舒本”为底本,也参考了应云鸑等几个“杭本”的明代“递修本”(参见“1974年本”的《出版说明》,页一);而以“丛刊本”为底本的“传世”本,更“校以龙舒本《王文公文集》、《王荆文公李壁注》(简称朝活字本,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朝鲜活字本影印,1993年版)。”(参见“传世本”的《提要》,页一)近千年来,整理到这一程度,应该说,确已为研究提供了方便,颇能将学者的精力从“文献学”的层面中解放出来。但是,时下学人就此三个版本系统所开展的研究,因文献渊源不同,相互间仍多有出入,无终结的补证工作影响了学术创新的活力。故此,统一诸本,完善整理,求真求善,作一总结,实为研究之急务。 以下,我们对以上版本的相异处,略作归纳,以备21世纪里王安石诗文集的整理出新。 二、诸多新版的收录情况 比较王安石诗文集诸本的收录数量,因其分类标准不尽相同,故只能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总量比;一是相同类别上的对比。 首先,就总量而言,以上诸本皆为100卷本 ,但诗文总篇数不同:“四库本”3116篇,“丛刊本”2996篇,“备要本”3095篇,“1959年本”3308篇(外有补遗75篇), “1974年本”2306篇,“吉林

文档评论(0)

1045141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