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液体和气体江苏高考总复习物理概要.ppt

固体、液体和气体江苏高考总复习物理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固体、液体和气体江苏高考总复习物理概要

* 一、物态和物态变化 1.固体   分类 比较   晶体 非晶体 单晶体 多晶体 外形 规则 不规则 熔点 不确定 物理性质 各向 各向 原子排列 有规则,但多晶体中每个晶体间的排列无规则 不规则 确定 异性 同性 无规则  分类 比较   晶体 非晶体 单晶体 多晶体 相互 联系 有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够形成不同的晶体.同一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有些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晶体 典型 物质 石英、云母、食盐、硫酸铜 玻璃、蜂蜡、松香 (1)只要是具有各向异性的物体必定是晶体,且是单晶体. (2)只要是具有确定熔点的物体必定是晶体,反之,必是非 晶体. (3)晶体和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金属是多晶体,所以它是各向同性的. 2.液体 (1)液体分子间距离比气体分子间距离小得多,液体分子 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要小;液体内部分子 间的距离在10-10 m左右. (2)液体的表面张力 ①作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②方向:表面张力跟液面相切,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 垂直. ③大小: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张力越小,液体中溶有 杂质时,表面张力变小,液体的密度越大,表面张力越大. 3.液晶 (1)物理性质 ①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②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 ③从某个方向上看其分子排列比较整齐,而从另一方向 看则是杂乱无章的. (2)应用 ①利用液晶上加电压时,旋光特性消失,实现显示功能,如电子手表、计算器、微电脑等. ②利用温度改变时,液晶颜色会发生改变的性质来测温度. 二、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1.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分子直径的10倍,气体分子 之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 2.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统计 分布规律. 3.气体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 4.温度一定时,某种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是确定的,速率的 平均值也是确定的.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 但不是每个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三、气体压强的产生和计算 1.产生的原因 由于大量分子无规则地运动而碰撞器壁,形成对器 壁各处均匀、持续的压力,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 的压力叫做气体的压强. 2.决定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1)宏观上:决定于气体的温度和体积. (2)微观上:决定于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数密度. 3.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帕斯卡(Pa):1 Pa=1 N/m2 1 atm=760 mmHg=1.013×105 Pa 4.几种常见情况的压强计算 (1)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下的气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①液体封闭的气体压强的确定 a.平衡法:选与气体接触的液柱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 分析,利用它的受力平衡,求出气体的压强. b.取等压面法:根据同种液体在同一水平液面处压强 相等,在连通器内灵活选取等压面,由两侧压强相等 建立方程求出压强. 液体内部深度为h处的总压强为p=p0+ρgh. ②固体(活塞或气缸)封闭的气体压强的确定 由于该固体必定受到被封闭气体的压力,所以可通过对该固体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建立方程,来找出气体压强与其他各力的关系. (2)加速运动系统中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方法:一般选与气体接触的液柱或活塞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1)封闭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处处相等. (2)同种液体,如果中间间断,那么同一深度处压强不相等. (3)求解液体内部深度为h处的总压强时,不要忘记液面上方气体的压强. (4)注意区别封闭气体的压强和大气压强.大气压强是由于 空气受重力作用紧紧包围地球而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 的压强. 四、气体的三个实验定律及其微观解释 1.玻意耳定律 (1)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 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 (2)数学表达式:p1V1=p2V2或pV=C(常数). (3)微观解释: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分子的总数是 一定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