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与体质调护—培训课件.pptVIP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与体质调护—培训课件.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恐 恐,即恐惧,畏惧。是害怕心理的一种情志活动。恐为肾之志,恐惧过度则伤肾,使肾气不固,精气耗损,气血趋于下。可见二便失禁、滑精、遗精,或面色苍白、头昏欲倒、甚则昏厥等病变。 恐伤肾 * 惊 恐 恐则气下 肾气不固 * 5.恐 此外,惊与恐有时可以同时发生。但惊与恐有区别,一般认为:惊是惊吓,突然紧张,恐是恐惧,心理上害怕;惊不可自知而恐是为自知;惊出于暂而恐积于渐;惊易复而恐难解。 * 病 因 致 病 特 点 主 要 病 症 恐 惧 过 度 恐伤肾 恐则气下 气血趋于下 面色苍白、头昏欲倒、甚则昏厥等病变 肾气不固 精气耗损 二便失禁、滑精、遗精、骨痿等证 恐的致病特点 * 一、情志养生有哪些内容? 1、安心养神: “难得糊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安心处世,光明磊落,乐观开朗,随遇而安,乃是安心养神的灵丹妙方。 * 2、四时调神: 遵照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特点,采用不同方式,使精神情志随之而安 春:活泼向上 生 夏:畅达愉快 长 秋:恬静收敛 收 冬:藏而不泄 藏 * 3、以心治神: 要随时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独自苦思冥想,忧愁伤悲或愤愤不平。 4、情感节制: 善于节制情感,是精神修养高雅的体现。适当控制自己情绪,是保证健康的措施之一。 * 5、精神寄托: 人到垂暮之年,总会有一种失落感,只要人老心不老,对工作和事业充满信心,就不会觉得老态已至。 虽然是病人,只要在精神上有所寄托、有所追求的话,仍然会安度余生。 * 二、中国著名养生家 庄子:战国时代哲学家,享年84岁,养生观点有三点: 1、主张无欲、童心。 2、强调虚无恬淡、清净无为。 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 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主张顺应自然养生法。 总之,庄子认为养生分养形和养 神,指出去物欲以养形,致虚静 以养神,形神不亏,便可长生。 * 养生三戒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享年73岁。著有《春秋》。 《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时血 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 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意思是说,青年时不贪色, 中年时不好斗,老年时不贪婪。 这些养生论点,仍对我们有所启迪。 * 节欲养精 孙思邈:唐代医学家,著名养生家,寿高102岁。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孙氏认为注重养生首先要调摄好自己的精神,主张“身无妄动,心无妄念”。由于情绪的剧烈波动能使人致病,故指出“思虑最伤神,喜怒伤和息”。 在日常生活中,告诫人们要“节欲养精”。 * 乐观养神 苏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著有《苏沈良方》、《问养生》、《养生说》等。 苏氏一生身处逆境,当他被贬赴海南岛后,仍乐观地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快游奇绝冠平生”。 苏氏这种胸怀坦荡、心襟开阔,对人生的积极态度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 养生十六法 * 养生十六宜 1、发宜常梳: 每日早晨梳发数十次,可以疏风散火,明目清脑。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常梳发则可促进肾功能,使全身得益。 * 2、面宜多擦: 每晨洗脸后,用双手搓擦面部七八次,可焕发精神。 早晚再用中、食指揉太阳穴、枕骨下风府穴、后颈部两侧风池穴各十余次,对预防感冒有特效。 * 3、目宜常运: 可先从左而上再至右而下,反复七八次;再从右而上至左下,如法运转眼球,然后闭目少息再睁开,则视觉明朗。 经常旋转活动眼球大有益。 * 4、耳宜常弹: 用两掌分别紧压左右耳门,以中指和食指相扣,弹击后脑勺作咚咚声,弹击七八次后两掌离开耳门一次,如此行三四遍后则听觉灵敏,并有健脑之功。 * 5、舌宜舔腭: 舌尖平时宜有意无意地常添上腭,可促使津液的分泌。 中医认为口津是舌上之水,人身之宝,又是一种消化酶,故要求津宜数咽,不得随意吐掉。 * 6 、齿宜数叩: 叩齿就是上下牙叩咬作声,每晨行三四十次,可健牙龈,齿坚无疾。 7、便宜禁口: 指大小便时应该闭嘴咬牙。 练武术及气功之人很重视此法,它既属内养功之一种,亦有固齿护龈的作用。 * 8、浊宜常呵: “不洁之气,甚于利刃”。 在空气新鲜的环境中,进行吐故纳新的深呼吸,对健康有利。 * 9、体宜常动: “生命在于运动”。 不动则肌肉、组织、关节会发生“废用性萎缩”现象。故人到中年应腰宜常伸、胸宜常挺、腹宜常收、肢宜常摇。 * 10、肛宜常提: 常提肛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