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论演示文稿第二章周六.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邓论演示文稿第二章周六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济源电大 李巧 第十二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的过程和依据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四、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过程和依据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社会和谐是一种社会状态,实现社会和谐是古今中外人类普遍追求的社会理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和谐思想   ★ 儒家:和为贵; 孔子“大同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篇》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荀子:和则一,一则多力   ★ 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 墨家:兼相爱、爱无差 ★兵家:和合故能谐《管子·兵法》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 和睦、和谐、和蔼、和为贵、天人合一、和气生财、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和平相处、和而不同、家和万事兴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思想   ★ 傅立叶1803年《全世界和谐》;   ★ 欧文 1824年共产主义试验“新和谐”;   ★ 魏特林1842年《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共产党宣言》中勾画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未来社会能实现每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 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每个人自由全面地发展;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的消失,其他劳动者的积极性得以极大地调动,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与此同时,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制度。 中国共产党对和谐社会的探索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毛泽东:    发表于1956年9月《论十大关系》和1957年2月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社会和谐建设的理论。   邓小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思想。   江泽民: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三位一体”思想,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胡锦涛:   十六大以来, 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党的十七大将构建和谐社会写入党章,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依据 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主要是: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所必需的。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所必需的。 第三,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所必需的。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p199) 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2005年2月,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 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 序、人与自然这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是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文档评论(0)

quechui3886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