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讲 后期象征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诠释 象征主义是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80年代让莫雷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而使这一流派得以定名。 20世纪20年代,象征主义又一次掀起高潮,一般被称为“后期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反对描写客观世界,把客观世界视为主观世界的“象征”,主张诗歌应表现超现实的“理想世界”。“理想世界”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与下意识之间,唯有默悟才能达到,通过象征才能予以暗示。 象征主义采用象征、暗示、启发等手法暗示作品的主题,形象往往半明半暗,扑朔迷离,充满神秘色彩。 第一节 概述 二、后期象征主义主要代表作家 爱尔兰诗人叶芝(1865-1939) 《苇丛中的风》、《幻象》、《丽达与天鹅》 法国诗人瓦雷里(1871—1945) 《幻美集》、《海滨墓园》 德国诗人里尔克(1875—1926) 《杜伊诺哀歌》 《豹——在巴黎植物园》 比利时戏剧家梅特林克(1862—1949) 《玛莱娜公主》 、《青鸟》 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1885—1972) 《在一个地铁车站》、《诗章》 英国诗人T·S·艾略特(1888-1965)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荒原》、《四个四重奏》 第二节 托马斯·史登斯·艾略特 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一个清教徒家庭,祖父是华盛顿大学的创建人。 1906年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哲学,同时选修法、德、拉丁、等多种语言课程,对文学、历史等课程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1914年,为撰写博士论文去德国,不久又到英国牛津大学,撰写博士论文《经验和知识的目的:布拉德雷的哲学》,因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能回美国参加答辩而未能获得博士学位。 一、生平简介 1915年,与英国少女维芬·海渥特结婚,妻子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 同年,诗歌《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经庞德力荐,在芝加哥《诗刊》发表 婚后,曾在中学执教,在银行做职员,在杂志社当编辑,生活拮据 1921年,维芬神经病加剧 艾略特几乎精神崩溃,住进瑞士一家疗养院,写成长诗《荒原》 1922年,创办文学评论季刊《标准》 1930年,发表了宗教色彩很浓的诗歌《灰星期三》 1934年,开始创作《四个四重奏》(1943年出版) 194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7年,艾略特与自己的秘书法莱丽结婚 1965年,在伦敦去世 二、创作分期 第一阶段(1915—1922)早期创作,从《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发表到《荒原》发表--“通往《荒原》的历程”。 第二阶段(1922—1925)中期创作,从《荒原》发表到《空心人》发表--置身于“荒原”之中。 第三阶段(1930—1943)后期创作,从《灰星期三》发表到《四个四重奏》发表,--走出“荒原”的时期。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 1915年,他的诗歌《阿尔弗莱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经庞德的力荐,终于发表。该诗是艾略特早期诗歌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表现“我”——普鲁弗洛克去与情人相会途中的心理活动。普鲁弗洛克是个耽于幻想、空虚、怯懦的现代人,他并非完全麻木不仁,偶尔也能解剖自己,嘲讽一下毫无生机、庸俗、无聊的社会生活,甚至不乏对美好事物的幻想。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 主要表现普鲁弗洛克在去与情人相会途中的心理活动。 一个戏剧独白,一个性格素描,一个神经质患者的自我暴露。 一个中年人,过于敏感和怯懦,又企望又迁延,一方面害怕生命白白溜走,又对现实无可奈何。 作者把普鲁弗洛克的世界普遍化,他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病态的象征。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 但他无法摆脱在死水一潭的社会中沉浮的命运,更没有勇气真正正视现实,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这种生活的一部分。他想对女友表达爱情,却又疑虑重重,深恐遭到拒绝,只能在欲海中挣扎,虚伪地苟且偷生。 此诗虽名为“情歌”,但实则普鲁弗洛克与女友是只有欲而没有情,诗人以此来表现现代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空心人》 1925年,发表诗作《空心人》。诗的标题来自每年11月15日英国人的焰火仪式儿童以空心稻草为道具的游戏。诗人把失去灵魂、精神空虚的现代人比作死亡国度里的空心人、稻草人,全诗笼罩着极度的悲观、绝望情绪。 《空心人》 标志着艾略特精神历程中死气沉沉的中心。 “我们是空心人/我们是稻草人/互相依靠/头脑里塞满了稻草。唉!/当我们一起耳语时/我们干涩的声音/毫无起伏,毫无意义/像风吹在干草上/或像老鼠走在我们干燥的/地窖的碎玻璃上。//有声无形,有影无色/瘫痪了的力量,无动机的姿势” “世界就是这样告终/世界就是这样告终/世界就是这样告终/不是嘭的一响,而是嘘的一声。” 第二节 托马斯·史登斯·艾略特 1927年,艾略特入英国籍,信英国教。这标志着他的思想探索已超越了“荒原”时期,进入新阶段。在1928年的评论《兰斯劳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