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下化学课的结尾艺术.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新课程下化学课的结尾艺术

谈新课程下化学课的结尾艺术 谈新课程下化学课的结尾艺术      梁杏娟 曾良正      (台州市路桥中学,浙江台州318050)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新课程下的化学课堂,我们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重视学生的探究与合作,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开放的课堂为以上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舞台。但也只有“放”与“收”的有机统一的课堂,才能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让人回味无穷。课堂结尾的优化可使课堂的“收口”和“点睛”更加精彩。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的结尾部分常常草草收场,或者是象征性地提出一个问题,如“这节课你有什么感想”等,或者是机械性地布置一下作业,给人以“虎头蛇尾”的感觉。更多的教师往往在传授完新知识后,在课堂上师生一起做几道巩固性练习.。这样的课堂结尾虽然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但应试的味道太浓,无法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与新课程的理念也是相违背的。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结尾优化上的一些尝试。      一、激励奋进型结尾      近年来,一谈到化学,人们往往就会把化学与社会上的一些负面现象联系起来,如环境污染、化学武器、三聚氰胺奶、苏丹红鸭蛋、吊白块、瘦肉精、核辐射等,甚至把这一切罪过都扣在了化学工作者头上,导致化学学科吸引力不强、声誉不佳。殊不知如果没有化学工作者对肥料和农药的研究,地球将只能承载世界现有23的人口,没有化学对药物的合成的贡献,人类的平均寿命起码要减少一半。资源的日渐枯竭、能源供应的日渐不足、环境品质的日渐蜕变等根本性问题的解决,任何学科都无法代替化学学科的作用。作为传授基础化学知识的中学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化学学科的魅力,从而使更多的学生热爱化学、献身化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元素周期表》学习时,我们向同学们展示各种各样的元素周期表,让同学们体验到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前人作出的努力,在学习分析了书本的周期表后,在课的结尾时展示元素周期表远景图,鼓励同学们能像门捷列夫等科学家一样不断地去填补元素周期表的空白,从而为化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高三化学复习课《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复习时,我们通过分析现有能源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树立开源节流的思想,在课的结尾时,鼓励同学们能有志于能源的研究,造福子孙万代。      二、承上启下型结尾      教材在编排时会考虑到知识的前后关联,有些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同时又是下面学习的基础。在教学时教师可对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深度的挖掘,找找本节课与前面所学内容有何联系,对下面的学习有何启发。创设一种“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效应。使同学们的学习能自觉地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在《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课堂结尾中,老师展示一瓶氯气,问:12的相对分子质量跟氯原子的哪部分有关?答:原子核。这样的提问非常巧妙地检查了学生对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相对质量大小的理解。问:12性质跟氯原子的哪部分有关?答:最外层电子数。又检查了学生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提问,使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这样的设计与简单地做几道题目的效果比,哪个好是显而易见的。师讲:到底2有怎么样的性质,请大家带着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以及我们今天的研究过程好好去探究。通过这样的讲述激发起了学生探究2性质的强烈兴趣。在2性质的学习中学生能更加自觉地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离子键》的教学中,按教材的设计是:化学键概念——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在备课时考虑到学生思维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因此我们对教材内容作了先后的调整。先以-为典例多角度地对离子键进行理解。在课的结尾时提出如下问题:欲使中的离子变为自由移动离子,有哪些方法?破坏微粒间的哪种作用力?(对离子键进行应用),提供熔融的温度(810℃)、冰融化、汽化的温度,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离子键是一种强烈的相互作用,同时指出水的状态变化,所要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再告诉学生水分解的温度为1200℃,让学生认识到水分子内部也存在一种强烈的相互作用,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与离子键一起都属于化学键,将在下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探究。      三、首尾呼应型结尾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往往会在课的引入时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在很多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由于老师的精心设计,学生确实能被精彩的引课深深地吸引,大家都带着极大的好奇心等待着更多的精彩。但随着课堂教学程序的展开,很多老师却把引课的内容抛到一边,学生期待的精彩再也不复出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逐渐下降。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尽可能把引课和课的展开整合成一条线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