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旅游安全事故成因机理研究——基于扎根理论范式的质性分析.pdfVIP

“驴友”旅游安全事故成因机理研究——基于扎根理论范式的质性分析.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驴友”旅游安全事故成因机理研究——基于扎根理论范式的质性分析

2014年6月 旅 游 科 学 Jun.,2014 第28卷第3期 口墨皿团置日缸嬲 V01.28.No.3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75(2014)一03—0076—11 “驴友旅游安全事故成因机理研究 — — 基于扎根理论范式的质性分析 邹永广 林炜铃 郑向敏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摘 要: 本文通过网络访谈和案例搜集数据资料,采用扎根理论范式的质性 分析方法 ,借助 Nvivo8.0软件对原始资料进行信息整理 、数据编码,最后归纳提取 4个核心范畴,即影响 “驴友”旅游安全的4个维度影响因素类属:个人因素、机械 (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进而以“驴友”旅游的整个过程为主线,结合各 阶段的事故诱发因子,深入剖析了“驴友”在旅游准备阶段、旅游体验阶段、事故发 生及救援阶段的安全事故的形成机理;同时,基于 “驴友”的安全认知和安全意识, 以及 “驴友”旅游过程 中的安全行为,将 “驴友”细分成谨慎型、大众平衡型、冒险型 三种类型 。 关键词: “驴友”;旅游安全事故;形成机理;扎根理论;质性分析 随着网络信息迅速传播,“驴友”一词已成为现代旅行者的一种头衔和新型户 外运动方式,并且迅速蔓延。户外登山远足、垂钓、滑雪、攀岩、漂流、溯溪 、自行车 越野、野营等活动发展迅猛 ,成为被大众逐渐认可并 日益 向往的旅游活动,但其高 风险性也不断引发了各种安全事故。2009年至2011年3年间,全国共发生483起 “驴友”旅行伤亡事故,平均每周超过两起 (乙二,2012)。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资 讯传播速度快、效率高,“驴友”旅游伤亡事故给旅游地形象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 响,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关于事故处置的法律纠纷,“驴友”的旅游安全也 由此受到 当地政府、旅游企业等相关部 门的关注。因此,对 “驴友”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一 般过程、致因机理进行研究,并针对性地探究事故隐患以加强 “驴友”旅游安全管 控和减少事故发生十分必要 。 收稿 日期:2013—03—16;修订 日期 :2013—10—28 基金项 目: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生)优奖计划专项基金 “基于突变理论模型的城市旅游地安全 风险评估研 究”(YJKT2013003) 作者简介:邹永广(1984一),男,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安全管理,E—mail: ygzou2009@126.eom。林炜铃 (1983一),女,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安全文 化。郑向敏 (1954一),男,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旅游安全管理。 1 相关研究进展 1.1 “驴友”旅游行为特征 根据对 “驴友”的词义、用法、造词理据,可概括:“驴友”指爱好 自助旅游、特别是 徒步旅行的人,是热衷此道者的自称、互称,“驴友”属修饰造词,其手法主要是谐音和 比喻(曾毅平,2003)。 “驴友”,别名背包客,是 “旅友”的谐音,最早由新浪旅游论坛 提出,是对户外运动爱好者的称呼(薛德庆,2012)。 “驴友”旅游活动实际上源于 l8 世纪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登山运动(汪丽珍,周晓雷,2010),而后不断向户外探险、 休闲活动渗透,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近些年,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国 家也成了世界 “驴友”的聚集地 (王保军,2011)。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 “驴 友”旅游活动,该活动的显著特点是将户外运动、旅游及人际交往等融合,追求探新求 异、放松心情,试图从紧张烦闷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回归 自然、感受 自然。此后,该运 动形式不断演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群体组织、旅游文化元素、固定的消费市场和独 特的消费模式(汪丽珍,周晓雷,2010),并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旅游方式。 “驴 友”是一 个相 对特 殊 的旅游群 体,在 国内外研究 中有 时也 被称 为背包 客 (backpacker)、自助旅游者(张高军,等,2013)。虽然对 “驴友 ”这一概念尚未形成一 致、权威的界定,但就 “驴友”旅游行为特征而言,学者们已经取得了一些共识。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发现,“

文档评论(0)

aqlsxc6616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