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性和文学艺术终结论.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2008年第 1期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1 2008 总第 231期 Journalof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cia1Sciences) Sum NO.231 文学性与文学艺术终结论 鄂 霞 ,王 确2 (1.东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2.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摘 要]有关文学是否会终结于电信化时代的话题 目前成为文艺理论界争论的热点,理论界对这一话 题的争论不休难达一致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 “终结”一词的含义界定不清晰所致,缺乏一种对理论前提的批 判意识。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文学的 “时代”终结了,而不是 “文学”本身。另外,某些学者对 “文学性”泛化的言 说,造成 了“文学”与 “文学性”的错位,看似是对文学出路所作的一些变通性思考,其实是真正意义上对文学的 杀戮。文学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类生命和谐与完整的需要,至今仍然是人类无法离弃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终结”;边缘化 ;文学性;诗意家园 [中图分类号]1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8)01—0135—05 文学艺术从产生的那天起,就作为一种精神资源悄无声息地渗入人类的灵魂血脉中绵延不绝地流 淌着。在现实中,有多少孩子靠一本童话来支撑童年记忆,有多少青年缘于一篇小说而热血沸腾,又有 多少老者凭借一部散文、几则杂文来慰藉余生。文学艺术为人类的生活乃至生命的意义增添了诸多的 色彩。当然一切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文学 自然也不例外。文学的意义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地发生 着转换,大到精神家园小到消遣怡情 ,这些本是人类历史的常态,无可非议。可如今,让人不解的是,文 艺理论界的许多学人正热衷于宣扬 “文学终结”的论调,而且言之凿凿,不禁使人疑虑与惶惑:人类一直 以来的精神家园真的会消失于今天吗?在这样的理论热潮中文学的发展究竟何去何从呢? 一 、 对 “终结”一词的界定 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兴衰起落也本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拉开 时空的距离才能以一种客观写实的心态去触摸历史的原貌,否则就无法摆脱当局者迷的窘境。这使我 们想到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两次人类对文艺命运的主观臆测。第一次应该是柏拉图,他认为文学艺术是 极为有害的,既亵渎了神和英雄 ,又迎合人的情欲,危害城邦,所以否定了文艺的价值,并要把诗人驱逐 出他的理想国。这是柏拉图在过分夸大了文艺作用的基础上主观上对文学的一次诛杀,当然在现实中 这是行不通的。第二次就是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 ,这是他在其理念论的前提下对艺术命运的一次理论 推导,他认为人类对最高理念的认识要经过艺术——宗教——哲学三个阶段来完成,艺术是理念显现的 最初级形态,而艺术的发展也要经由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个阶段,到了浪漫型阶段,物质性减弱、精 神性增强,理念和感性显现之间的关系失衡了,所以艺术要让位于宗教,继而被哲学所取代。但众所周 知,现实的情形却是,在浪漫主义之后艺术还依然存在着,尤其是现代派艺术的出现,内容与形式发生了 [收稿 日期]2007一O9—29 [基金项 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 目(O5Ja750.11—44003) [作者简介]鄂霞(1979一),女,辽宁风城人,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王确 (1954一),男,吉林 蛟河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 · 135 · 维普资讯 更大的断层。西方现代派艺术大师几乎都承受着一种宿命性的规律,那就是生前受谩骂,死后却扬名天 下,而当时被视为异端的现代派艺术现在都堂而皇之地登上了艺术的殿堂,成为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