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届全国书学讨论会征稿启事
? ? 第九届全国书学讨论会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山西古县县委、县政府主办,中国书协研究部、山西省古县县委宣传部承办。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征稿对象? ? 中华人民共和国18岁以上公民(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 二、征稿内容? ? 有关书法篆刻艺术的理论、史论、美学、技法、批评、教育、对外交流以及工具材料等各个方面研究的论文均在征稿范围之内。为了体现并推动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提倡对当前书法创作情况、思潮倾向等现状作认真、深入、客观和具有学理性的研究;鼓励就书法艺术在当今社会的文化价值和所面临的生存环境等问题进行学术探讨。 三、论文要求? ? 1、投稿论文应为未曾发表的新著,并且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和学术价值;谢绝已经发表过的文章、著作节录以及资料汇编、经验自述或一般性介绍文章。? ? 2、论文应引据翔实,论述清晰,观点明确;力戒内容空泛,观点模糊,逻辑混乱,坚决反对抄袭剽窃。? ? 3、论文要使用中文撰写,遵循学术规范,引文须准确完整并注明出处。 四、投稿要求? ? 1、论文字数不得超过一万字,须附200字以内提要。投稿要求用A4纸打印并附电脑光盘。? ? 2、投稿作者须使用真实姓名,注明准确联系地址、联系电话,并附作者简介。限于人力,所有来稿均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 3、来稿请寄:山西省临汾市解放路55号军分区八一宾馆“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办公室”,邮编:041000,电话:0357—2010025,联系人:贾双贾岩? ? 4、征稿时间从即日起至2011年12月31日止(以邮戳日期为准)。 五、评选与研讨? ? 1、由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组成评委会对来稿进行评选,入选及获奖名单将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网公示。计划于2012年上半年在山西省古县召开第九届全国书学讨论会。? ? 2、讨论会设获奖论文:一等奖五篇、二等奖十篇、三等奖二十篇,颁发奖金及证书;另设入选论文五十篇,发给证书。中国书协学术委员论文作为特邀论文,不参加评奖。? ? 3、获奖作者将获得邀请参加讨论会,非中国书协会员作者论文入选即可获得加入中国书协的条件(合作论文署名不得超过2人,入会资格仅限第一作者)。? ? 4、在讨论会召开同时出版《第九届全国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收入特邀论文、获奖论文及入选论文提要,向作者赠送样书并支付稿酬。 六、本“征稿启事”及此次讨论会各项活动的解释权由中国书协所有。?? ?? ?? ?? ?? ?? ?? ?? ?? ?? ??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1年5月1日
拟写题目
何绍基与赵之谦之比较
(陕西 西安 ?710024)
摘要:清代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何绍基和赵之谦是清末书坛举足轻重的代表书家,对他们的生平、艺术实践和创新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借鉴和学习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优秀文化遗产,并对当代书法的发展有着启迪的意义。关键词:碑学;何绍基和赵之谦;生平;书艺 清代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中国书法经历了汉魏、两晋、唐宋等几个鼎盛时期之后,发展几趋完美。然而事实上,汉隶、魏碑、晋帖、唐法、宋意的盛行,在整个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大体上都是以单一的书法风格的主流横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而在同一时代真正能以碑、帖书风交替发展作为主流的只有清代的书法,现在看来,虽说清代书法的发展由于受到当时社会历史、人文背景发展缓慢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显得步履蹒跚,但是,由于在清代中、晚期那场激烈的“碑帖大战”中所积淀的综合的书学理论与书法创作模式对后世中国书法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却是其它历史时期所难以企及的。在此,我们首先要对清代帖学和碑学的涵义作一了解,“帖学”指宋元以来形成的崇尚王羲之、王献之及属于“二王”系统的唐、宋诸大家书风的书法史观、审美理论和以晋唐以来名家墨迹、法帖为取法对象的创作风气,由于这一风气是在宋代出现的《淳化阁帖》等一大批刻帖的刺激和影响下形成的,故称“帖学”,直到清代中期以前,帖学在书坛上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碑学”则是指重视汉、魏、南北朝碑版石刻的书法史观、审美主张以及主要以碑刻为取法对象的创作风气。 ? ? ? ? ? ? ? ? ? ? ? ? ? 清嘉庆、道光年间,阮元《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的问世,为清代碑学的中兴竖起了第一面鲜明的旗帜,此时阮元对北碑南帖进行研究的根本目的,仅是想让碑学能与帖学在书坛上享有同等的地位。清道光已丑年(1829年)八月,包世臣为能全面展露自己对以往清朝书风长期处于萎靡沉沦格局的不满和个人对书法的主张,执笔写就了《艺舟双楫》。《艺舟双楫》一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