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世纪下半叶的欧美人类学理论
上世纪下半叶的欧美人类学理论
时间:2010-07-16 20:11来源:《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第2期 作者:谢丽·奥特纳 著 何 点
击:103次
EMSCOC编者按:
这篇学科史论文出自格尔兹的女弟子奥特纳之手。很多人读过,也有些人翻译过,但胡
鸿保老师推荐中山大学何国强教授的这个译本。好东西总是耐读,我们希望研究生同学用心
再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联系实际,主要看两点:一是中国的国民教育体系在怎样“再生产
着”那些跟中国无关,却跟马克思所批判的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关的东西;二是中国少
数民族和农村社区的老百姓们怎样顶着那么大的压力“再生产”自己生活需要的东西。如果
想记学科史上的警句,那就记她总结的这三句跟学科里程吧:
“社会是人类的产物,社会是客观的现实,人是社会的产物”[1]。此处的“社会”等同
于“文化”。早期的人类学家强调第二句话,认为社会是某种客观现实,它的发展动力基本
上与人类行为无关。1920-50年代的文化与人格学派强调第三句话,认为社会塑造了人格、
意识和思维方式。直到1970年代,人类学家才试图理解第一句话,认为社会和文化本身是
通过人类意图和行动生产和再生产出来的。正是围绕这个问题,1980年代出现了新实践论,
重点是第一句话,又打通了三句话的壁垒。
费先生晚年倡导文化自觉。我们今天先实现一种“实践自觉”吧。
共勉哉!
——张海洋
--------------------------------------------------------------------------------
[1] 彼得·伯格、托马斯·勒克曼《现实的社会构建》,第61页,花园城市,纽约:达波出
版社1967年。
“社会是人类产物,社会是客观现实,人是社会产物”,百余年的人类学在早期记的是第二
句话;
上世纪下半叶的欧美人类学理论[①]
谢丽·奥特纳 著 何国强 译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山大学,广东 广州 510275)
摘 要:20世纪60至80年代,欧美人类学急剧变化,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
30年间各主要学派,起点是50年代末的结构功能主义,文化与人格学派和新进化论。以揭示美国人类学面临危机的方式,推出60年代的三种研究取向。比较了美国象征人类学的两派,它们与文化生态学的关系,以及结构主义在英法的流行。进而切入到70年代的两个人类学派别,分析结构马克思主义和政治经济学,展示其优点和不足。最后铺开80年代的实践理论,对实践趋势的兴起,实践的定义及解释对象,实践与系统/文化的互动等进行了精彩的论述和总结。全文论证缜密,索引广泛,纵横稗阖,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功力。
关键词:象征人类学;文化生态学;结构主义;结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践理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81
Theory in Anthropology since the 60’s
Written by Sherry B. Ortner. Translated by HE Guo-qiang and Zhang Zhen-peng
Abstract: Great changes had taken place in European and American anthropologies between 1960s and 1980s, having a everlasting influence on the latter. Starting from structural-functionalism, culture and personality and neo-evolutionism in the 1950s, this article analyses various schools, across an epoch of thirty years, to reveal the crisis faced by American anthropology; it also proposes three research approaches in the 1960s while mak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schools of symbolic anthropology in America, their relations with cultural ecology and the dominant influence of structuralism in Britain and France. Further, it discusses two anthropologi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作业设计研讨活动记录.doc
- 2025国家电投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第6课巧做糖画教案.docx
- 创业意识与创业技巧:了解企业登记注册流程.pptx
- 山东省淄博市2023年高一上学期《英语》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pdf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成长赛道 (修订).pptx
- 2018重庆市建设工程混凝土与砂浆配合比表.pdf
- WhyNothingWorks.doc VIP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2022年版)--皮肤科专业基地细则.docx
- JB∕T 2436.2-2020 导线用铜压接端头 第2部分:10mm2~300mm2导线用铜压接端头.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