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专题研究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权法专题研究教案

物权法专题研究 教案 课程安排 第一讲 导论:物权法的立法过程、社会意义 第二讲 物权与物权法 第三讲 物权法定主义与物权的种类 第四讲 一物一权原则与物权的客体 第五讲 物权的效力 第六讲 物权变动 第七讲 所有权的基本理论 第八讲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第九讲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和物业管理 第十讲 不动产相邻关系 第十一讲 用益物权 第十二讲 担保物权一般理论 第十三讲 抵押权 第十四讲 质权 第十五讲 留置权 第十六讲 占有 参考教材 1. 梁慧星、陈华彬编著:《物权法》(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 王泽鉴:《民法物权》(1、2),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主要参考书目(一) 1、陈华彬:《物权法原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2、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上、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梁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崔建远:《准物权研究》,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崔建远:《土地上的权利群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6、崔建远主编:《我国物权立法难点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8、尹田:《法国物权法》, 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主要参考书目(二) (1)[德]鲍尔, 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德]M·沃尔夫:《物权法》,吴越,李大雪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和2004年版; (3)[日]田山辉明;《物权法》,陆庆胜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日]近江幸治:《担保物权法》,祝娅,王卫军,房兆融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 (5)[日]我妻荣:《日本物权法》,有泉亨修订,李宜芬校订台北:五南图书公司 (6)(日)铃木禄弥著《物权的变动与对抗》(渠涛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版版 (7)(英)劳森、拉登著《财产法》(施天涛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必备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比较法立法例 第一讲 导论:物权法的立法过程、社会意义 第一节 物权法的立法过程 一、物权立法的特点: 1、开门立法   2、民主立法 3、科学立法  2005年7月,物权法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共收到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11543件,并先后召开100多次座谈会和多次论证会。 3月16日《物权法》通过 物权法,这部规范基本财产权的法律,从2002年到2007年,从一审到八审,创下了中国人大立法史上单部法律案审议次数的纪录。   这部法律被认为对于推进经济改革和建设法治国家都有着重大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政治文明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编 总 则   第一章 基本原则   第二章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   第二节 动产交付   第三节 其他规定   第三章 物权的保护 第二编 所有权   第四章 一般规定   第五章 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   第六章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第七章 相邻关系   第八章 共有   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第三编 用益物权   第十章 一般规定   第十一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十二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十三章 宅基地使用权   第十四章 地役权 第四编 担保物权   第十五章 一般规定   第十六章 抵押权   第一节 一般抵押权   第二节 最高额抵押权   第十七章 质权   第一节 动产质权   第二节 权利质权   第十八章 留置权 第五编 占有 第十九章 占有 第二节 物权法的社会、经济意义 一、物权法的社会意义 1、明确财产权归属,发挥定分止争的作用 2、提高物的利用,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 对财产由平面利用——立体化利用 3、有恒产方有恒心——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进取心 4. 仓廪实而知礼节——保护和促进人格的成长 二、物权法的经济意义 1.保护市场经济主体的平等地位,健全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 2.进一步完善了农民对土地的权利,巩固了中国农村经济制度的根本 3. 保障债权、融通资金,促进经济发展 4.提供更多担保形式,拓宽融资渠道 5. 扩大担保物种类,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总之:物权法乃是一部让百姓安居乐业之法 第三节 物权法在民法体系中的地位 中国民法典构建下的物权法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