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土粒与水的相互作用分析
电解质聚沉作用发生在同性电荷粘粒之间,通过增加电解质浓度或改变其中反离子成分,可促使颗粘聚沉。 理解:当加入电解质,浓度增大,扩散层压缩,电动电位降低,两个颗粒距离接近,当电动电位降到零时,粘粒最易聚沉,可见,电解质浓度的增加,可使扩散层厚度变薄,从而使粘粒聚沉。 悬液中带电符号相反的两种粘粒,可直接相互吸引而形成集合体,这种作用称“相互聚沉”。聚沉的程度与两者含量的比例有关,只有当两者的含量相等,相反电荷互相抵消,聚沉才最完全。 天然水中加入明矾Al2(OH)3,使水澄清。 2.4 粘粒的聚沉和稳定 1. 聚沉作用 土在干燥过程中,由于蒸发逐渐失去水分,孔隙溶液的浓度迅速增加,促使土粒的扩散层变薄,产生聚沉现象,称“干燥聚沉”。 干燥环境中含有Na+的盐土或碱土,潮湿时,遇水分散,湿泞不堪,称为“假集合体”。 在负温的条件下,土孔隙中水溶液开始有一部分发生冻结,这样就使末冻结的溶液中离子浓度迅速增高,使土粒的扩散层变薄,加上冰的压力,促使土粒相互靠近,因而产生聚沉现象。这种现象称“冻结聚沉”。 2.4 粘粒的聚沉和稳定 1. 聚沉作用 聚沉作用的意义 在隧洞施工中,经常用到冻结聚沉原理,来暂时凝固松散颗粒完成工作; 对“干燥聚沉”的研究中,可以防范假集合体在工程中的应用,避免事故的发生; 人们常常利用“相互聚沉”的原理来净化水质。 2.4 粘粒的聚沉和稳定 1. 聚沉作用 定义:原来成为集合体的土粒,由于扩散层变厚,或者使带有相反电荷符号的土粒转为带有同号电荷,也能使扩散层增厚,当粒间排斥力大于吸引力时,颗粒重新分离,这种作用称“稳定作用”。 集合体稳定的方法: a集合体法:只能破坏部分假集合体(水); b半分散法:破坏假集合体及部分抗水集合体(弱酸盐); c全分散法:使所有的集合体破坏分散(强酸)。 2.4 粘粒的聚沉和稳定 2. 稳定作用 触变:当粘粒发生聚结,如果受到振动、搅拌、超声波、电流等外力作用的影响,则往往会“液化”,变成溶胶或悬液,而当这些外力作用停止后,它们又重新聚结,这种一触即变的现象称“触变”。 产生触变的条件: a、触变性土的颗粒粒径应小于0.01mm,且小于0.001mm的土粒为足够的百分含量; b、土粒形状必须是片状或长条状,这样才能形成网状结构。如果土粒是浑圆状,则不会发生触变现象。 例如:由蒙脱石粘粒组成的土,就具有触变性。由石英颗粒组成的土,则不具有触变性。 2.4 粘粒的聚沉和稳定 3. 触变与陈化 陈化:有的触变性土,经一定时间后就失去液化的能力,失去了原有的触变性。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叫做“陈化”。 2.4 粘粒的聚沉和稳定 3. 触变与陈化 1、粘粒的胶体特性 2、粘粒双电层的形成 (重点) 3、离子交换 4、粘粒的聚沉和稳定 本 章 小 结 工程岩土学 第二章 土粒与水的相互作用 工程岩土学 第二章 土粒与水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 土粒与水的相互作用 2.1 粘粒的胶体特性 2.2 粘粒双电层的形成 2.3 离子交换 2.4 粘粒的聚沉和稳定 2.1 粘粒的胶体特性 粘粒与水相互作用是研究固体颗粒与孔隙溶液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一系列特性。 卵砾、砂粒,由于颗粒粗大,比表面积小,表面能小,与孔隙中溶液相互作用后,对其工程地质的影响不大; 粘粒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大,是土中较活动的部分,与孔隙溶液相互作用后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表面现象(如颗粒表面的双电层、离子交换、粘粒的聚沉与稳定、触变与陈化等),将直接影响着细粒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的形成与变化,甚至与土的性质改良也有关。 2.1 粘粒的胶体特性 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 立方体边长 体积 总表面积 比表面积 比表面积变化 1cm 1cm3 6cm2 6cm-1 是原来的10 4倍 0.001mm(1012个) 6×104cm2 6×104cm-1 不同颗粒大小及其比表面积对比 1. 土粒比表面积和表面能 假设土粒呈球形,d为其直径,则比表面积: 比表面积:单位体积,所有固体颗粒的总表面积。 2.1 粘粒的胶体特性 土粒的比表面积还与土粒形状有关,片状矿物或板状矿物比表面积大,球状矿物小。 片状颗粒的厚度与球形颗粒相等时,表面积增加了24%; 片状颗粒的厚度为球形颗粒半径的1/10时,表面积增加539%。 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等粘土矿物都呈鳞片状,有的呈针状。 蒙脱石 伊利石 高岭石 1. 土粒比表面积和表面能 2.1 粘粒的胶体特性 表面能:细小颗粒表面由于力场的不饱和具有吸引外部极性分子和离子的能力。 粘土颗粒细小,又多成片状或杆状,具有较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三部分中考考前冲刺广东中考阶梯训练(基础).doc
- 第三部分中考考前冲刺广东中考阶梯训练(中等).doc
- 第九册第二单元先学后教教案.doc
- 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及指标.ppt
- 第九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doc
- 第九届全国自制教具展评作品申报表.doc
- 第九套真考题库试题-选择需整理分析.doc
- 第三节_世界的地形分析.ppt
- 第三部分气力输灰系统的运行分析.doc
- 第三讲:创新基础分析.pptx
- 冀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精品授课课件 第七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7.1.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ppt
- 冀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习题课件 2.第六单元第二章适应性评估卷.ppt
- 冀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习题课件 7.第七单元第二章适应性评估卷.ppt
- 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授课课件 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第二章 根的吸收作用 3.2.3 无机盐与植物的生长.ppt
- 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授课课件 第四单元 动物的生活 第二章 动物的行为 4.2.3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ppt
- 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二章 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体 1.2.1 细胞的分裂.ppt
- 冀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精品授课课件 第六单元 生物的繁衍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繁殖 6.1.3人的生殖和胚胎发育.ppt
- 冀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习题课件 第七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二章 生态系统 3.第三节 生物圈.ppt
- 冀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精品授课课件 第六单元 生物的繁衍和发展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6.2.1.1遗传(性状和性状的传递).ppt
- 冀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精品授课课件 第六单元 生物的繁衍和发展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6.2.2变异.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