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常备军登场.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书文摘 题目:中国最早的常备军登场 作者:郭晔旻 书报刊名:《世界军事》2015年二月上,第54~56页 成书于春秋晚期的《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就是,“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稍早的《左传》也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些都说明,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军队建设之于国家的重要性。不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常备军登场,却是在战国时期。而且,这支常备军在历经短暂辉煌后,很快就湮没于历史中,究其原因,是国力无法维持庞大的军队开销。时至今日,中国最早的常备军的繁荣与衰落,仍是一个颇具探讨性的话题。 西周春秋:当兵是种权利 西周和春秋时期,一般把军队分成左、中、右三队,每队都把兵车列成整齐的阵形,步兵跟着兵车,配合作战。当时的中原人没有骑马的习惯,马匹只用来拉车。兵车上的车轮用木头制造,车轴两面突出,行动不太灵活。如果阵形乱了,行走的方向速度不一致,突出的车轴容易相撞,届时,局面会变得不可收拾。其时,车上的武士,一人驾车,一人用弓箭,一人用长兵器(和商朝时的情形相同),只是长兵器主要是戟。春秋时的戟,是矛与戈的结合。矛是直刺的器械,戈是钩杀的器械,二者合成一样兵器,可刺可钩,使用起来比单纯的矛或戈方便得多。当时,人们就以这样的阵势和兵器打仗。 打仗自然离不开兵士,其时军队中的甲士,清一色来自“国人”。所谓“国人”,指的是住在国都和城邑里的人,相对应的是住在城外面的“野人”。西周和春秋时期,只有“国人”才有资格当兵,所谓“公侯干城”“执干戈以卫社稷”。“国人”要当兵打仗,在当时是义务,也是权利。为什么说是权利呢?因为让人家拿起武器不是一件小事,不信任就不能把武器发给人家。反观“野人”,都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没有服兵役的权利。他们政治地位低下,由于常年侍奉贵族,出征时有一部分人可以跟随贵族甲士充当徒役,做的就是现在的后勤工作。上述情形有些类似古希腊城邦。在古希腊城邦,只有自由公民才有资格担任战争主力重装步兵,奴隶只能跟在后面打杂。这缘于在东西方文明的幼年时期,战争都还是“上等人”之间的流血游戏。 由于当兵的“门槛”高,一方面,兵员素质得到保证,个个都是精兵,因而也不需要专门组建什么常备军。当时的“士人”绝非后世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形象,相反,文武还没有分家,所以,凡是“士”,都要精通“六艺”,其中的“射”(射箭技术)和“御”(驾驭马车技术)两项技能就是为上战场厮杀准备的。另一方面,参军的“高门槛”也限制了军队的规模。管仲执掌齐国国政后,把国都临淄划分成15个士乡。士乡5家叫一轨,10个轨编成一里,4个里成连,10连成乡。乡的首长叫乡良人。每乡2000户,每户出一人,合5乡共有1万人,编成一军。15乡共有3军3万人,兵车一千多辆。仅区区兵车千乘,3万甲士,就足以使齐桓公登上“春秋五霸”之首的宝座。在公元前634年的城濮之战中,晋、楚两个春秋时期的超级大国为争夺霸权正面对决。晋军有兵车700乘,如果照1000乘3万人计算,人数在2万左右。齐国、秦国都有大夫在场,可能带点象征性的部队。对阵的楚军加上盟国陈国、蔡国的军队,究竟有多少兵车,古书上没有交代。假定双方人车的数目相近,那么,战场上大约共有1500辆兵车,人数至多是四五万人。而这在春秋时期的历史上,已是一次空前规模的大战。 有道是“春秋无义战”,随着列国间战争的日益频繁和残酷,“兵者”变成了“诡道也”,旧有的礼仪都被抛在一边,孔夫子哀叹的“礼崩乐坏”,大抵如是。宋襄公大概是最后一个秉持传统战争的文明礼仪的春秋君主,而他也成为后世的笑柄。为了在生死相搏的兼并战争中幸存下来,大概从春秋中晚期,个别诸侯国就打破了只由“国人”服兵役的传统,使得原来无权当兵的“野人”也加入到军队中来,从而急剧扩大了兵源,加强了本国的军事力量。国野之别被全民皆兵代替,参加战争再也不是贵族的荣耀了。在春秋末期的晋、郑铁之战中,晋国的卿大夫赵鞅让没有自由的家内奴隶也当兵打仗,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处在同一时期的吴国为了争霸需要,在鸡父之战中甚至“以罪人三千”作为冲锋陷阵的先头部队!随之而来,作为西周春秋军队骨干的“士”的社会地位下降到与普通人无异。如果说西周春秋时期“执干戈以卫社稷”是国人的光荣使命,还能从统治者那里分得一杯羹,那么,战国时期士兵服役则完全成为当时各国最高统治者兼并和掠夺财富的工具。 战国:郡县遍行征兵制度 战国时代,诸侯国已经普遍实行郡县征兵制度,国内男子从15岁到60岁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国家随时可以征调入伍。譬如云梦秦简里面就有一个例子,一个叫喜的秦国人到了应征年龄(秦朝实行普遍征兵制,凡适龄男子都必须在专门的名册登记,并开始服徭役,当时称之为“傅籍”)参了军,他一共当了三次兵。服兵役的长短,要看战役的需要而定,战役结束,就可以回家。要是遇到大战,各国往往实行全国动员,征发全国壮丁而起

文档评论(0)

tdqm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