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毛虫介绍-培训课件.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皮肤利什曼病 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骨髓涂片) 骨髓涂片中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 脾组织内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 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体外培养) 同患黑热病 一家五个儿童 黑热病患者 患者女,26岁,肝脾肿大,腹水,身高120cm,体重32kg,肝季肋下8cm,剑突下12cm,脾大平脐,质硬。白细胞2.2x109/L, 骨髓片查见利杜体 侏儒型黑热病 黑热病合并走马疳 皮肤型黑热病 皮肤型黑热病 黑热病患儿在锑剂治疗过程中皮肤上出现的含虫丘疹 皮肤型黑热病 白蛉 体小,3㎜,约为蚊子1/3,驼背状,全身密生细毛,灰黄色 鞭毛体寄生于白蛉消化道,二分裂法繁殖 滴虫性阴道炎 接触感染 感染阶段 寄生于泌尿生殖系统 阴道毛滴虫的致病 致病力 致病机制 虫体本身毒力 宿主自身生理状态—阴道自净作用减弱 雌激素水平 临 床 表 现 滴虫性阴道炎、尿道炎 男性感染者一般无症状而呈带虫状态,可致配偶连续重复感染 阴道毛滴虫能吞噬精子,其分泌物阻碍精子存活,可能引起不孕症 阴道毛滴虫感染的诊断 1. 妇科检查 2. 实验室检查 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或涂片染色法(瑞氏或姬氏液染色) 培养法:将分泌物加入肝浸液培养基内,37℃孵育48小时,镜检,检出率较高,可作为疑难病例的确诊及疗效评价的依据 阴道毛滴虫感染的流行 呈世界性分布,以女性20~4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平均感染率为28%。 传染源:为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和无症状带虫者或男性感染者。 传染途径: 直接传播 间接传播 滋养体在外环境的抵抗力 抵抗力较强,粘附在厕所板上可生存 30分钟 40℃水中能活102小时 在潮湿的毛巾、衣裤中可存活23小时 2-3℃水中可活65小时 普通肥皂水中活45-150分钟 阴道毛滴虫感染的防治 改善共公卫生设施,净化公共浴厕 注意个人卫生和经期卫生 治疗病人和带虫者,减少传染源 治疗药物 甲硝咪唑(灭滴灵)内服、外用 1/100乳酸水或1/5000高锰酸钾水外用 注意检查、治疗配偶 利什曼原虫 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属于动鞭纲。 生活史有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两期。前者寄生于节肢动物(白蛉)的消化道内,后者寄生于脊椎动物的单核吞噬细胞内,通过白蛉传播。 利什曼原虫引起人与动物的利什曼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杜氏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donovani 又称:黑热病原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 内脏利什曼病: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引起;在印度,患者皮肤上常有暗的色素沉着,并有发热,故称Kala-azar,即黑热病。 皮肤利什曼病:热带利什曼原虫(L.tropica)和墨西哥利什曼原虫(L.mexicana)引起。 粘膜皮肤利什曼病:巴西利什曼原虫引起。 我国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杜氏利什曼原虫 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属于动鞭纲。 生活史有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两期。前者寄生于节肢动物(白蛉)的消化道内,后者寄生于脊椎动物的单核吞噬细胞内,通过白蛉传播。 利什曼原虫引起人与动物的利什曼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形 态 无鞭毛体又称利杜体 卵圆形 虫体很小 2-3μm 有一较大圆形核 动基体位于核旁细小杆状 高倍镜下可见基体和根丝体 无鞭毛体寄生于人和其它哺乳动物单核吞噬细胞内 细胞内充满大量的利杜体 巨噬细胞破裂,无鞭毛体游离又进入其它巨噬细胞,重复增殖 形 态 (前)鞭毛体 虫体呈梭形 核位于虫体中部 动基体在前部 基体发出一鞭毛,长与虫体相近,弯曲 在培养基内常以虫体前端聚集成团,排列成菊花状。 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 无鞭毛体 无鞭毛体 前鞭毛体 前鞭毛体 (人、犬巨噬细胞) (白蛉消化道) 二分裂增殖 二分裂增殖 白蛉叮咬 白蛉叮咬 感染阶段:前鞭毛体;感染方式:随白蛉叮咬吸血而感染 前鞭毛体进入巨噬细胞的过程 无鞭毛体在巨噬细胞内生存的机制 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 生活史特点 无鞭毛体寄生于人及犬等哺乳动物的巨噬细胞内 前鞭毛体寄生于媒介宿主——白蛉的消化道内 前鞭毛体是感染阶段 经白蛉叮咬吸血而感染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致病 发病机制 由于无鞭毛体的大量繁殖,使大量巨噬细胞遭到破坏,反应性幼稚巨噬细胞增生,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免疫抑制 超抗原负荷,导致免疫无反应性 寄生虫释放免疫抑制因子 封闭抗体学说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致病 主要临床表现及发生机理 长期不规则发热(免疫抑制、反应性发热) 肝、脾、淋巴结肿大(幼稚巨噬细胞增生) 贫血(脾亢、免疫病理所致红细胞减少) 出血(脾亢所致血小板减少) 全血细胞减少(脾亢、免疫病理所致) 球/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