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失的红色记忆.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不消失的红色记忆.doc

永不消失的红色记忆   这段历史是不朽的。半个多世纪前,第一代军垦战士铸剑为犁,筚路蓝缕,在亘古荒原上矗立起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军垦创业丰碑。      这些人是不朽的,他们依靠双手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在寸草不生的戈壁沙滩上,建起了军垦新城一石河子,创造了生命奇迹。   这些故事是不朽的。粗糙皴裂的双手,干疮百孔的军大衣,稻草编织的摇篮,凝固、定格为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情随云水长。岁月让这段历史、这些人、这些故事,渐渐走远。我们到哪里寻找他们?   重新布展的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将6000多件沉甸甸的军垦文物和兵团发展史,推到了我们眼前。      改陈――建一座全新的博物馆      2006年,在“军垦第一楼”的原址上,新疆兵团博物馆正式开馆。作为全国第一家以“军垦”名义命名的新疆兵团博物馆,尽管其以独特的历史、故事,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并被确定为全国、自治区、兵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隐隐约约地感到,博物馆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究竟缺了什么?每当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参观者退去的时候,每当闲暇时就要静静地在博物馆坐上一会儿,静静地与那些军垦文物进行精神会唔的刘宁,反复地征求游客和工作人员的感受、意见后,意识到,当时,博物馆主要由序厅、大型农机具、基本陈列展三部分组成,虽然从中可以清晰地展示出兵团开发、建设的历史,但兵团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却被一笔带过,淹没在茫茫历史中。      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究竟应该给参观者以怎样的思考?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参观者都能在有限的空间里,产生无限的共鸣?   太多的为什么,让工作人员产生了强烈的重新布展的念头。   倾听来自社会不同声音,工作人员的思路清晰起来:保留现有的历史脉络,加大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分量,彰显军垦文化的影响力,是二次布展的价值所在。   这是一次有几分枯燥却又充满挑战,极富创造性的工作。      出发――走进遥远的昨天      “创业初期,因条件艰苦,拓荒者们都住在集体宿舍里,新婚夫妇,只能在结婚那天才能住进‘公共洞房’,第二天必须搬出来,让给下一对新娘新郎”   讲解员甜蜜中略带几分歉意的讲解,让二楼“艰苦创业”展厅里,占地面积达40多平方米的硅胶“公共洞房”,激起人们的无限遐思。   为了做好文物征集工作,从石河子到南北疆各地;从北京、上海到长沙、湖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自觉地投入到一次精神长旅中,四处征集散落在民间的每一件军垦文物,捕捉每一个让人心动的历史瞬间。   “公共洞房”,就是工作人员和来自沈阳华夏设计公司的设计人员在南疆征集文物时听到的故事,它把人们不经意间带人遥远的垦荒岁月,品味着人生中最温暖的记忆。   创作的欲望、灵感,在他们体内升腾。大红的“喜”字前面,两个用硅胶制作的满脸喜色的一对新人,端坐在洞房里;几个闹洞房的战士,正俏皮地透过玻璃窗向里张望。   以硅胶塑像制作的“公共洞房”,将创业的几多艰难困苦,战士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轻轻地叩击着每个参观者的心扉。   收集故事、征集文物的过程,也是一次心和心交流、沟通的过程。   1950年从湖南进疆的张珊,和爱人一同经历了建造军垦第一楼的艰辛和竣工剪彩的欢乐,并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2001年间,老人毫不吝啬地将反映当年军垦第一楼开工建设及落成情况的90多幅极为珍贵的原版历史照片,全部捐给了博物馆。   老人说:“放在博物馆里,这些照片会发挥出更大作用。”   2008年,第二次改陈工作开始后,工作人员朱伟丽得知老人保留有她结婚时由张仲瀚、王震等53位领导签名的结婚纪念贺幛时,凭多年文物征集经验,她意识到,这一文物价值非同寻常。然而,老人愿意将这件一直带在身边,保存了几十年的贺幛捐献出来吗?   朱伟丽通过老人的一位朋友,同远在河南的老人通过电话进行沟通。这样反反复复交流了很久,直到去年2月,老人终于答应同朱伟丽见面。   “2010年2月24日,我终于在河南新乡第一干休所见到了张阿姨。阿姨将她的宝贝一件一件地拿出来给我们看。每一件都很珍贵,都是独一无二的,我激动不已。”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交谈中,老人终于被朱伟丽打动了,她慷慨地将珍藏多年的贺幛、赵锡光将军赠送的美式钟表等19件文物及18张照片,全部捐献出来。老人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有生之年能回新疆看看。   老人肯切、希望的目光,让站在一旁的博物馆馆长刘宁立即作出决定:邀请老人回家。   去年8月,老人如愿以偿,终于回到了她朝思梦想的土地上。不过,老人是坐在轮椅上回来的。因重病缠身,老人所剩时日已经不多。   怀着深深的敬仰之情,博物馆为老人专门举办了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