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 程 导 航”课 时 教 学 计 划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 学 内 容 9.词两首
——《如梦令》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如梦令》。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合理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写出来。
4.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教材开发:
为加大经典诗词的阅读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原有教材基础上适当补充扩展是十分必要的。选择经典的有代表性和学生可读性的诗词优化组合,拓展阅读。
●相关材料:
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为上下两阙。
词牌,词的调子的名称,如“西江月”“蝶恋花”等。每一种词牌对于句子的多少、句式的长短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词牌既与词的声情无关,又与词的内容无关,所表示的仅是词的句式、平仄和用韵。起初,只是以某一词牌的代表作品为模式,按照它的句式,平仄和韵律来创作词。后来,就有人把各种词牌的句式、平仄、韵律标出来,编成词谱,供他人照着填写,所以创作词也叫填词。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学生经验:学生虽然在第九册教材中接触过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但对于“词”这种文学样式,词的结构、特点,学生还是不太了解,所以学习时可能觉得比较新鲜,学习兴趣较大。 预习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如梦令》,尝试背诵。
2.自学课后1个生字,在书上描红。
3.借助工具书或查阅资料尝试理解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4.搜集有关“词”和作者李清照的资料。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进课文(分钟)
2.读课题。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3分钟)
●预习作业4
介绍、了解作者李清照。
仔细观察诗与词的不一样,了解词的特点。
●预习作业2
写好“藕”。
● 预习作业1
1.好、中、差学生分别展示。
2.按照节奏读好全文。
第三板块:读词想画,从画面中理解意思(1分钟)
【学单】
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标题“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分别想象画面,并理解诗句的意思。
用优美的语言把想象的画面在小组内说一说。
自学时间:7分钟。
展示②黄昏时候,太阳慢慢地从山的后面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晚霞的余晖当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
③吟诵诗句
(2)画面:藕花深处
背荷花的诗句。
?“藕花深处”,那是一个清香四溢、色彩缤纷、幽静而神秘的世界。
(3)画面:一滩鸥鹭
3.想象画面,读整首词。
(一条清澈的河流在茵茵原野上流淌。黄昏时候,太阳慢慢地从山的后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晚霞的余晖当中。李清照时而倚亭而立,与朋友们把酒言欢;时而仰望着天,欣赏落日余晖;时而眺望河面,哼着小曲;……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来‘一道残阳扑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第四板块:②你们见过吗?是怎样的一种美?谁来描绘给大家听听。
③指导朗读: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让我们把这种美通过朗读传递出来。
(2)画面:藕花深处
看着优美的画面,你想起怎样的句子来了?
(3)画面:一滩鸥鹭
来到藕花深处,你仿佛听到什么?
3.一起读整首词,一边读一边想象这幅活动的画。
第四板块:拓展阅读
1.读《练习与测试》中的发展练习,品味到了什么?
2.同样的人同样的酒,为何味道变了呢?
3.再读《如梦令》
作业设计 ★ 1.《补充习题》三、四
★★2.背诵《如梦令》,用优美的语言把词所描绘的意境写出来。 教 学 反 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