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路段连线小岭隧道设计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第一部分 爆破技术设计(3-27) 一、工程概况…………………………………………………….3 二、工程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4 三、主要工程量及围岩级别划分………………………………6 四、爆破技术方案设计…………………………………………7 五、装药结构…………………………………………………..24 六、炮孔填塞 …………………………………………….........26 七、起爆网路 ………………………………………………….26 八、爆破安全设计、安全警戒及安全防护 …………………27 第二部分 施工组织设计(33-60) 一、爆破项目组织机构………………………………………….33 二、各机构人员职责…………………………………………….33 三、施工人员、材料、机械安排……………………………… 35 四、施工保证措施 ……………………………………………..36 五、爆破器材管理使用安全保障……………………………….43 六、文明施工、环境保护、预防事故的措施………………….44 七、事故应急预案…………………………………………….....47 八、爆破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 ……………………………..49 九、爆破振动检测…………………………………………….....54 十、通风、供水、排水、降尘、供电、避炮等……………….55 附图:**出口爆破环境示意图…………………………60 **济南绕城高速济南连接线 **石方爆破作业项目设计施工方案 第一部分 爆破技术设计 一、工程概况 1、工程项目简介 济南绕城高速济南连接线工程是济南市重点建设工程。为 **工程为车道山岭隧道,左右分幅,左右洞间距为m。隧道长米(),单洞开挖轮廓尺寸1m(宽)×11.m(高)。本隧道共设处人行横洞地理位置隧道工程地处济南市中区, 3、交通条件 (1) 爆破后隧道几何尺寸达到技术设计要求; (2)爆后粒径须满足机械清运要求; (3)Ⅳ级围岩Ⅴ级围岩。 (4)爆破产生的地震、飞石、空气冲击波等有害效应不得损坏四周地面、地下和空中的被保护物和人员; (5)爆破要确保人身、车辆的安全。 ()爆破工程应在合同定的期限内完成; Q3)碎石出,奥陶系(0)灰岩,南侧采石场有局部回填石渣,简单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物(Q4ml) 分布于ZK5+100以南小岭采石场地段,,一般为碎石土,褐黄色,由砂性土和灰岩碎块构成,混少量的砂砾等,松散~稍密状态。 (2)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物(Q3dl+pl) 主要以坡积洪积褐黄色碎石土为主,松散~稍密状态,含砂砾,分布于山前坡脚坡腰的下部,呈层状韵律堆积。 (3)古生界奥陶系下统(01) 奥陶系冶里亮甲组(01Y+1):白云质灰岩,中上部含碎石结核与条带。 3、水文地质条件 (1)地下水类型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隧址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和基岩构造裂隙水。 隧址区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块碎石土中,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入渗,但隧址区碎石土厚度小,分布面积小,且残坡积层多含相对隔水的粉质粘土灰碎块石,透水性及富水性均较差。大气降水不易入渗,加上该区域地形上部较陡,下部多横向冲沟发育,大气降水可迅速形成地表径流向低洼处排泄。因此,此类地下水不易大量富集,水量贫乏,对隧道施工无影响。 隧址区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带中,斜坡地段由于基岩面较陡,排泄畅通,地下水贫乏。在沟谷地段,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由于直接接受沟谷水体补给,风化裂隙相对比较发育,连通性比较好,但因风化层厚度不大,其水量有限,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小。 隧址区基岩构造裂隙水多赋予岩体构造节理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层间径流补给,顺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等强、中风化界面汇集运动,在斜坡坡脚及冲沟沟口等局部地势相对较低处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出露,具近源补给,就近排泄特点,现场调查未发现有泉眼分布。 根据区内地层岩性组合与地下水赋存条件以及相关区内资料确定的地层富水性、透水性的强、中,将隧址区地层划分为以下含水岩组: 1)第四系松散岩类空隙含水岩组:由第四系残坡积块碎石土,富水性及透水性强,透水系数k一般为10~20m/d,属强透水岩组。 2)风化带网状裂隙中含水岩组和构造裂隙水中含水岩组:调查区基岩地层由于其岩性和所处的构造部位,部分有季节性裂隙潜水和基岩承裂隙水,富水性集中,透水性差,透水系数k一般为0.01~0.3m/d,属中~微透水岩组。 3)相对隔水层:区内的灰岩、泥灰岩、竹叶状灰岩、砂岩、页岩及粉质黏土,渗透性集中,富水性差,基本不含水,为相对隔水层。 (2)地下水化学类型及腐蚀性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D20—2011附录K,隧址区气候属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