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金融危机使得信用资金断裂 应付账款占流动负债比率以及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率(%) 年度 2004 2005 2006 2007 应付账款 金额(百万元) 467.25 517.09 870.50 3249.59 比率(%) 72.86 65.80 62.23 60.00 应收账款 金额(百万元) 318.50 938.33 827.38 3143.36 比率(%) 54.27 63.82 48.87 61.04 3.金融危机使营运资金大量损失 在2008年5月至6月,国内市场1.0mm镀锌板最高价格为7630元/吨,而在9月份时,降到6300元/吨,累计下降1330元/吨,跌幅为17.4%。 若以中国金属2007年年末存货额18亿元为基础,按镀锌板价格下降17.4%来估计,中国金属因价格下降而导致的现金流量损失为3.132(18*17.4%)亿元。 企业是如何陷入财务危机的? 高速扩张 高财务风险 高经营风险 突然事件:国际金融危机 财务困境:资金链断裂 高企业风险 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6.会计利润与财务实力的协调 何时进行恰当的盈余管理 操控手段 会计利润的操控应该有度 会计利润可以操控 郑百文事件的启示 ?郑百文,全称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郑州市百货文化用品公司,1989年在合并郑州市百货公司和郑州市钟表文化用品公司的基础上,并在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基础上成立郑州百货文化用品股份公司。1992年6月增资扩股后更名为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4月,经证监会批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郑州市第一家上市企业和河南省首家商业上市公司。 郑百文大起 1986-1996十年间,郑百文销售收入增长15倍,1996年销售额41亿元,人均470万元,同业名列前茅。 1995-1997,EPS分别为0.26元、0.37元、0.45元。1997年的年报显示其主营规模和资产收益率在沪深两市的所有商业公司中均名列第一。 股价:1996年5元/股上涨至22.7元/股。 媒体评价:“商业领域一面旗帜”,“工、贸、银结合成功典范” “高成长性的价值股” 郑百文大落 1998年年报显示,郑百文每股亏损2.45元,创当年沪深两市之最。每股净资产由2.25元下降至0.22元。 1999年,ST郑百文财务状况继续恶化,每股收益-4.84元,每股净资产为-6.97元,再创沪深股市之最。 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于2000.3.3向法院申请其破产,申请债权21.3亿元。 山东三联集团入主郑百文,注入优质资产2.5亿元,对其进行重组。(信达公司将其15亿元债权转让三联,其余债权6.3亿元折价收回现金3亿元。郑百文全体股东将股份的50%过户三联) 2002年11月,郑百文案主要责任人李福乾、卢一德和都群福以“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郑百文的会计欺诈与操纵行为 会计欺诈 蒙骗上市:少计费用、跨期入账,虚构利润。 股本金不实:1992年12月,“郑百文公司”实施增资扩股,应募集资金19562万元,而实际到位资金仅334万元,其余资金直至上市(1996年4月)后的1997年才陆续到位。 隐瞒巨额投资及投资收益事项:?1996年11月,郑百文先后通过国泰证券公司郑州营业部、广发证券公司、广发证券咨询公司,将36446万元资金投入证券市场,共获投资收益4504万元,以上事项均未对外披露。 负责1997年郑百文年度审计、并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郑州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龚淑敏和宋大力受到证监会处罚,并被追究刑事责任。 会计操纵 存货计价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 虚假返利合同 大规模卖方信用 评述 疯狂的营销战略 购销价格倒挂。 快速扩张。 工、贸、银结合,蕴含巨大信用风险。 虚假的光环 1997年,资产负债率达87.97%。 经营现金流与利润严重不匹配。 郑百文历年现金流量与净利润一览表 单位:元 现金流量净额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净利润 1996 760576051.3 56 1997 3 21 1998 -608928477 -299649337 -502414551 问题: 1.有些企业战略家,他们建议企业应强调市场份额最大化而非市场价值最大化。这种策略在什么时候可能起作用?在什么时候可能失效? 2.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从理论上讲,股东被认为能通过股东年会和董事会对经营者实施控制。然而实践中,为什么这些约束机制可能会不起作用呢? 3.股东能通过多种做法剥夺债权人的财富。你认为下列这些行为是否构成对债权人利益的侵害? (1)增加股利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