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计转型的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适宜区域-地理科学进展.PDF

基于生计转型的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适宜区域-地理科学进展.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生计转型的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适宜区域-地理科学进展

第67 卷第3 期 地 理 学 报 Vol.67, No.3 2012 年3 月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Mar., 2012 基于生计转型的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适宜区域 陈秧分, 刘彦随, 杨 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101) 摘要:理论解析以非农就业程度表征的农户生计转型和以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度量的农 村土地利用特征的相互关系,应用GIS 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县域尺度农户生计 转型的存在性、拐点值及其主导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适宜区域,为规范推进农村居民点 用地整治与重构乡村地域的可持续性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农户非农就业程度与人均农 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存在倒U 型规律;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地形等外部因子影响农户生 计与农村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控制资源禀赋、地形等外部因子作用的农户非农就业程度拐 点为38.36% ,结合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可将中国县域划分为适宜程度依次递减的优先 整治区、优化调整区、适度挖潜区与限制整治区等4 种类型区;最后,提出了切实反映农户生 计特征的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农户生计;适宜区域;空间自相关;中国 1 引言 快速城镇化与工业化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日益脱离农 [1-2] 业土地 ,同时,乡村空间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以宅基地废弃与土地闲置为主要特征的农 [3] 村空心化现象日渐严重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成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扎实推进新农村 建设、重构乡村空间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突破口。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 “有序 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并列入国家 “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土资源部适时启动了 “增减挂 钩”、“万村整治”示范工程,与各省市联合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工作。在取得增加耕 地、美化村庄环境、改善基础设施等显著效果的同时,也因部分地区违背农民意愿、不顾 [4-6] 农业生产节律 “强拆强建”等问题而受到广泛质疑 。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工作是否适宜?如何科学推进?赞成一方认为农民整治意愿强 [7-9] 烈、农户内部出现分化,适时推进空心村整治和旧村改造的条件已经成熟 ;质疑一方则 [5, 10] [11] 强调农民并未完全脱离农业生产 ,加之农民权利救济设计存在缺陷 ,需要慎重推进 “迁村并居”进程。审视国外情况,部分国家结合自身国情探索出了应对农村空心化发 [12-14] 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可行途径 ,部分国家为了提高城 镇化率、释放村庄建设用地潜能等目标而盲目推进农村土地改革,类似南亚城市贫民窟、 [15-16] 墨西哥农民游击队、巴西 “无地农民运动”等严重后果直至今日仍需深入反思 。实证 [17-19] [20] 研究表明,农户生计确实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行为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意愿 与农村 [21] 居民点用地整治效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