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PCM和基带传输系统的实验报告剖析.doc

通信原理PCM和基带传输系统的实验报告剖析.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信原理PCM和基带传输系统的实验报告剖析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题目:PAM 编译码器系统 及 数字基带传输眼图观察 学 院:信息工程 班 级:信工131(通信) 姓 名:郑浩 学 号:20131524109 指导老师:张志霞 时 间:2016-06-29 PAM 编译码器系统 一、实验目的:? 1.验证抽样定理?? 2.观察了解PAM信号形成的过程? 3.了解混迭效应形成的原因??? 二、实验内容:? 近似自然抽样脉冲序列测量?? 2.平顶抽样脉冲序列测量? 3.信号混迭观测 三、实验器材 试验箱一台、示波器一台、导线若干、示波器连接线两条。 三、实验步骤 1.近似自然抽样脉冲序列测量 (1) 首先将输入信号选择开关 K701 设置在 T(测试状态)位置,将低通滤波器选择开关 K702 设置在 F(滤波位置),为便于观测 (2) 用示波器同时观测正弦波输入信号(J005)和抽样脉冲序列信号(TP703),观测时以 TP703 做同步。 (3) 交换模块内,KQ01设置在2-3位置KQ02设置在NH位置(右端). 根据以上步骤操作,对实验箱和导线一一连接,以及对开关的不同调试,最终得到得到以下包络的波形(图1)。 图 1 2. 平顶抽样脉冲序列测量(图2) 图 2 分析:自然抽样的顶端是跟模拟波形一样的而平顶抽样的顶端是平的 3. 信号混迭观测 重建信号将出现混迭效应。观测时调整函数信号发生器正弦波输出频率为 6KHz~7KHz 左右、电平为 2Vp-p 的测试信号送入信号测试端口 J005 和 J006(地)。 图 3 4.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PAM编译码器系统,自己根据实验指导书,独立的完成实验,对于通信原理课本中的知识有了极大的认知,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自己在动手过程中遇到相当多的问题,也是感谢张老师和各位同学的帮助。 1.试验箱损坏或者示波器连接线接触不良亦或者直接波形显示不对,这是硬件设备的问题。 2自己对于实验指导书的理解不够强烈,有许多自己看不懂的地方,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匹配,上课中能够听懂的知识点,但是在动手过程中反而达不到做出来的效果。 总的来说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自己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还有和老师的交流学习,同学之间的沟通也是实验中的一大乐趣。在最后老师的检查中这个实验自己没能做出满意的效果。 数字基带传输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中“眼图”的观察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 试验箱一台、示波器一台、连接线若干、示波器连接线两根。 三、实验原理 图1为数字基带系统原理图,图2为眼图原理图。 图 1 图 2 四、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指导书上的要求连接好导线。 图 3 2.然后调节不同的电压和电流观察波形。 图 4 3.观察过以后,调节频道和斜率等等各种不同的细节,然后调节示波器的噪声。最终能得出来以下的眼图结果。 (1)最佳抽样时刻是“眼睛”张开最大的时刻。 (2)定时误差灵敏度是眼图斜边的斜率。斜率越大,对于定时误差越敏感。 (3)图的阴影区的垂直高度表示抽样时刻上信号受噪声干扰的畸变程度。 (4)图中央的横轴位置对应判决门限。 (5)抽样时刻时,上下两阴影区的间隔距离之半为噪声容限,若噪声瞬时值超过它就可能发生错判。 (6)图中倾斜阴影带与横轴相交的区间表示了接收波形零点位置的变化范围,即过零点畸变,它对于利用信号零交点的平均位置来提取定时信息的接收系统有很大的影响。 图 5 五、总结 由此可知,眼图能直观的表明码间干扰和噪声的影响,可评价一个基带传输系统性能的优劣。 (1) 信道中加入的干扰噪声越大,眼图越不清晰,越紊乱。噪声越大,线条越粗,越模糊,“眼睛”睁开的越小。 (2) 当噪声增大时,会引起误码。 自己做的这次实验并有许多不应该的错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自己对于眼图的认识很是深刻,这是所有通信原理实验中,我能够单独完成并且没有任何问题的实验,虽然对于很多原理的理解很是模糊,但是相较于仅仅在课堂上的学习,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相信以后在工作中对于自己有着很大的帮助。这期间张志霞老师热心的指导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还有许多同学的解答也使我大大受用 总而言之,圆满的完成本次课程设计,收获颇丰。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