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修复-第一二章.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修复-第一二章要点

工程设计 修复效果评价 技术评价 原生污染物去除率=[(原有浓度-现存浓度)/原有浓度]*100% 次生污染物增加率=[(现存浓度-原有浓度)/原有浓度]*100% 污染物毒性增加率=[(原有毒性水平-现有毒性水平)/原有毒性水平]*100% 经济效果评价 包括修复的一次性基建投资与服役期的运行成本 实验工程设计 如果可处理性试验表明生物修复技术可行,开始具体设计 包括处理设备、井位井深、营养物和氧源或其他电子受体等 第二章 生物修复的机理 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修复 1 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修复 2 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修复 3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修复 4 水生生物对富营养化物的修复 5 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修复 有机污染物进入微生物细胞的过程 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方式 通过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降解 污染物被微生物吸收到细胞内后,由胞内酶降解 微生物从胞外环境吸收摄取物质的四种方式 主动运输 被动扩散 促进扩散 基团转位 胞饮作用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微生物所需各种营养物质进入体内的主要方式 特点 需要消耗能量 可以逆物质浓度梯度进行 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对被运输的物质有高度的立体专一性 被运输物质与相应载体蛋白之间存在亲和力,膜外亲和力大于膜内,这样通过亲和力大小的改变使他们直接发生可逆的结合和分离,从而完成物质的运输。 载体蛋白的构型变化需要能量,如好氧微生物来自呼吸,厌氧微生物来自化学能ATP,光合微生物来自光能 主动运输 被动扩散(passive transport) 最为简单的一种 不规则运动的营养物质分子通过细胞膜中的含水小孔,由高浓度的胞外向低浓度的胞内扩散 特点: 扩散是非特异性的,物质在扩散运输过程中既不与膜上的分子发生反应,本身的分子结构也无变化 不消耗能量,不能逆浓度 被动扩散 扩散速度取决于细胞膜两边该物质的浓度差,浓度差大则速度大,反之则小 细胞膜的存在是物质运输的前提 扩散不是微生物吸收物质的主要方式,主要是水、某些气体、甘油和某些离子等 有机物低于12个碳原子的分子一般可以通过细胞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 促进扩散(accelerative diffusion) 特点: 不消耗能量,物质在分子结构上不会发生变化 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 运输速率比自由扩散速度高,在一定限度内同物质浓度成正比 需要借助载体蛋白,具有高度的立体结构专一性 多见于真核微生物中,运输物质一般是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如氨基酸、糖等 基团转位(functional groups transference) 另一种类型的主动运输 有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来完成物质的运输,而物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 主要存在于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细菌中,用于糖的运输 好氧型细菌及真核生物中未发现这种运输方式,也未发现氨基酸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运输 胞饮作用(pinocytosis) 也叫内吞作用,是指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攫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 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矿质元素和其他物质的方式之一 特点: 非选择性吸收,它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水分中的物质一起吸收进来,如各种盐类和大分子物质甚至病毒 过程 当物质吸附在质膜时,质膜内陷,液体和物质便进入,然后质膜内折,逐渐包围着液体和物质,形成小囊泡,并向细胞内部移动 囊泡把物质转移给细胞的方式有两种 囊泡本身在细胞内溶解消失,把物质留在细胞质内 囊泡一直向内移动,到液泡膜后将物质交给液泡 胞饮作用必须在有些物质的诱导下才能发生,如蛋白质、氨基酸和盐类等就能发生胞饮作用 胞饮作用 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作用 包括醇的氧化(-CH2OH→-COOH)、醛的氧化、甲基的氧化等 还原作用 如乙烯基、醇的还原,双键、三键还原作用 基团转移作用 水解作用 酯化作用 缩合反应 氨化作用 乙酰化作用 双键断裂反应 卤原子移动等 环境修复工程 授课教师:郭伟 总学时:32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 拓展性、提高性课程、研究性教学 拓展性、提高性课程、研究性教学 各学院要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开设多种形式的讨论课、专题课、研究性学习课程。各学院要有计划地组织选派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小组,开展自主性、合作性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扩大学术视野,接触学术前沿领域,追踪学科发展趋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学术写作及学术报告能力。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生物修复的机理 第三章 影响生物修复的受体特性 第四章 影响生物修复的污染物特性 第五章 影响生物修复的环境条件 第六章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第七章 污染河流的生物修复 第八章 污染湖泊的生物修复 第九章 污染地下水的生物修复 第十章 污染海洋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