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牛病与朊病毒.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疯牛病与朊病毒整理ppt

疯牛病与朊病毒 遗传学 车建花 朊病毒(Prion)的发现 朊病毒的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和致病性特性 朊病毒的致病机理 朊病毒的来源 朊病毒的检测方法 疯牛病的防控措施 朊病毒的发现 1732年,英国牧羊人发现一种可致绵羊死亡的羊瘙痒病,亦称羊痒病。 1920~1921年,德国两位神经病理学家 Creutzfeldt 和Jacob首先系统描述并报道了 1名22岁妇女和 6例中年人发生早老痴呆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死者脑组织呈弥漫性神经元变性,后命名为克雅氏病(CJD)。 1939年,英国Cuille与Chelle医生研究患羊痒病的脑组织证实传染因子存在于脑组织液中,具“类病毒”的特征。 到目前为止,由朊病毒引发的相关疾病主要有: 由上表可知,由朊病毒引发的疾病具有一些相似的临床症状:共济失调、进行性痴呆等。 此外,大部分患者脑部还具有相似的病理变化:中枢神经系统中组织淀粉样斑块变性、海绵状变性、星形细胞神经胶质增生。 朊病毒的来源 朊病毒根据其感染途径分为散发性、传染性和遗传性三种。 散发性:PrPc自发性转变为PrPsc,不需外源PrPsc,属偶然事件。 遗传性:PrP基因病理性突变遗传,如遗传性GSS、家族性CJD。 传染性: ⑴医源性传染 ; ⑵血液传播 ⑶摄食患病的动物制品 (BSE的出现及新型CJD的发现) 朊病毒的结构 研究证明,“PrP”实际上有良性、恶性之分。Prusiner发现的可传染致病的PrP称PrPsc (sc取自“scrapie”的前2个字母);另一类是在人体内神经元等细胞膜表面也存在着的一种生理性PrP,其原始一级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均与PrPsc完全相同,为示区别,特命名为PrPc ( c取“cell”首字母)。 PrP的一级结构 均有约253~254个AA组成,为疏水性蛋白,其N端22个AA为信号肽,第23~95处有一段富含甘氨酸和Cu2+等的5个8肽重复区,第96~112氨酸为转录控制区,从113~136从为跨膜区(复制关键区),在179~214处组氨酸残基间有1个二硫键连结,第136~231 AA间有3个螺旋区。在C端第232 AA残基可连结一个糖基磷脂酰肌醇锚(glycoyl phophatidyl inositol,GPI),插入胞膜。 PrP的二级结构 它们在立体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别: PrPc的生物学功能 PrPc是将Cu2+等从胞外运入胞内的跨膜转运载体蛋白。一般认为N端的8肽重复区是Cu的结合部位。不同pH条件下,结合能力不同, Cu2+是SOD组成部分,故PrP可保护神经元免遭过氧化攻击; PrPc可调节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而参与其信号传导; PrPc有抑制脑内γ一氨基丁酸(GABA)受体兴奋作用,缺如可致震颤; 维持小脑皮层蒲肯野细胞活性,使机体不出现共济失调和早熟死亡; 促进T淋巴细胞成熟、活化过程,可能与其C端的GPI锚有关; PrPsc的生物学特性 既能被某些可降解蛋白的处理方法所破坏,又能部分抵抗蛋白酶。 对核酸酶处理及紫外线照射均不敏感。 PrPsc对热、辐射、酸碱和常规消毒剂有很强的抗性。 PrPsc的致病性特性 感染后潜伏期长(数月至数年); 宿主没有免疫应答,不破坏宿主B细胞和T细胞的免疫功能; 没有发现炎症反应; 慢性进行性病理变化(有淀粉样斑块,神经胶质增生等) 疾病不会康复或减轻,最终归于死亡; 细胞不产生细胞病变,感染细胞内未发现包涵体; 对干扰素不敏感,不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 没有发现传染性核酸,不含非宿主蛋白; 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等不能改变潜伏期和病程。 PrPsc的致病机制 Prusiner等大量的研究指出,人和动物脑的退化病的发病机制是由细胞内PrPc转变为 PrPsc,PrPsc聚集,最后导致神经元 β-淀粉变性。 Borchelt等(1990)发现朊病毒的增殖是一个指数增长的过程。 目前,关于PrPsc的增殖机制有下面几种假说: Prusiner的二聚体假说、Lansbury的聚合作用假说及Fred等的构象模式假说。 二聚体假说: PrPc与PrPsc结合体, PrPc被PrPsc置换,形成2个PrPsc分子,下一周期2分子PrPsc与2分子PrPc结合,置换后形成4分子PrPsc。感染就是PrPsc侵入,复制就是PrPc在PrPsc催化下,使PrPc变为PrPsc。 聚合作用假说:在聚合体中,以PrPsc为核心,外面包围PrPc, PrPc对形成聚合体是必要的。感染就是PrPsc进入PrPc中。 PrPc转化为PrPsc的机制 PrPsc是PrPc的异构体,当发生感

文档评论(0)

zyzsa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