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魏晋玄学家的社会思想.ppt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魏晋玄学家的社会思想课件

第十三章 魏晋玄学家的社会思想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从曹丕代汉到隋灭陈重新统一全国共369年,是中国古代一个有着重大变化的时期,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激烈的动荡之中,有反复的破坏与重建,也有频繁的融合与创新。 第一节 玄学的产生 汉代的今文经学到东汉时期,越来越被复杂的谶纬迷信所充斥。又由于汉代采取通经致仕的制度,使经师章句之学得到空前的发展,这就使得作为思想统治工具的今文经学日益荒诞,日益烦琐,于是也就逐渐失去了其控制人民思想的功能而走向衰亡。 第二节 何晏、王弼的社会思想 玄学思想在曹魏废明帝齐王曹芳统治的年代(公元240——243年)发展很快,这一时期玄学家的代表人物就是何晏与王弼。 何晏(?-249年),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汉大将军何进之孙(《魏略》认为其有可能是何进弟何苗之孙)。其父早逝,曹操纳其母尹氏为妾,何晏被收养,为曹操所宠爱。少以才秀知名,好老、庄言。娶魏金乡公主。服饰拟于魏太子曹丕,故为曹丕所憎,称其为“假子”,文帝时未授官职。明帝以其浮华,亦抑之,仅授冗官。正始年间(240-248)曹爽秉政,何晏党附曹爽,因而累官侍中、吏部尚书,典选举,爵列侯,仗势专政,因依附曹爽,为司马懿所杀,夷三族。 王弼(226年-249年),字辅嗣,三国时代曹魏山阳郡(今山东济宁、鱼台、金乡一带)人,经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王弼曾任尚书郎。少年有文名,曾为《道德经》与《易经》撰写注解。由于《道德经》的原文逸散已久,王弼的《道德经注》曾是本书的唯一留传,直到1973年中国政府在马王堆发现《道德经》的原文为止。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倡玄学清谈,为人高傲,“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王弼与钟会、何晏等人为友。正始十年(249年)秋天,以疠疾亡,年仅24岁,遗下一妻一女。 第三节 阮籍的社会思想 阮籍(公元210—263年),字嗣宗,陈留人,曾做过晋朝的从事中郎、步兵校尉等官。 (一)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批评 阮籍认为,当时的社会生活秩序是严重失调的,人与人关系及社会价值取向都存在着严重问题。 (二)社会整合思想及理想社会模式 在社会整合方面,儒家守王道之政,倡仁义,在于使人类社会止于至善,在政治层面最不现实,如贾谊、董仲舒等在现实中无不失败。 他的理想社会见《大人先生传》 。 第四节 稽康的社会思想 稽康(公元 223年——262年),字叔夜,樵郡(今皖北)人。《晋书》有“稽康传”,记载他有奇才,远识不群,美词气,有风仪,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钟会言于司马昭说:“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一)欲望论与养生论 稽康认为,人生在世第一可宝贵的就是人的自然生命,于是作《养生论》讨论这个问题。他说:人们如果能好自为之,保养自己的身体,“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是有可能的 。 (二)“名教”致乱论 孔子贵名教(儒家的社会伦理规范和行为规范),老子崇自然,这是儒道二家之所以互异的地方。 (三)论社会整合及理想社会 稽康认为,“名教”既然破坏了社会自然的生活秩序,那么,要整合社会,就必须“越名教而任自然”,而如何“越名教”,又如何“任自然”呢? * * 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 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以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 东汉末年至两晋,是两百多年的乱世,随着东汉大一统王朝的分崩离析,统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儒家之学也开始失去了魅力,士大夫对两汉经学的繁琐学风、谶纬神学的怪诞浅薄,以及三纲五常的陈词滥调普遍感到厌倦,于是转而寻找新的安身立命之地,醉心于形而上的哲学论辩。这种论辩犹如后代的沙龙,风雅名士(以嵇康、阮籍为代表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贤恰是魏晋风度的化身),聚在一起,谈论玄道,当时人称之为清谈或玄谈。 傅粉何郎: 何平叔(何晏)美资仪而色白,魏文帝疑其著粉。夏月予热汤饼,既啖,大汗出,随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世说》做“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七岁神童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 其中。人问其故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