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组苏轼与佛课件
第九组 苏轼与佛 ;目录;1,以明儒反佛为宗旨,一代文宗欧阳修也明确地以继承韩愈辟佛传统为已任,在所著《本论》中,提出儒与佛不可两立,欲以儒家仁义之说为本战胜佛教。
2,唐代文人习佛风气也还在延续,《华严》、《圆觉》、《楞严》等几部经典中的事理圆融,明心见性观念被普遍重视,理学家们也把它们包含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中来。 3,白居易等人的影响,居士思想大量兴盛起来。;苏轼的身世与佛教的关系;4.苏轼妾朝云,字子霞,钱塘人,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歌舞班中。神宗熙宁四年,苏被贬杭州通判,一日宴饮时相识,娶其为妾。后两度被贬,直至惠州,这时他年近花甲,身边姬妾陆续散去,只有 朝云始终追随。朝云死后,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苏在墓上筑六如亭以纪念,亭柱上镌有一副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5.朝云也学佛,早年拜于泗上比丘义冲门下。后与苏轼一起到惠州,经常念佛。至绍圣三年(1096)死前弥留时仍诵《金刚经·六如偈》。苏为制铭中有云:“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惟佛之归。”《悼朝云诗》说:苗而不秀岂其夭,不使童乌与我玄。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苏轼与僧人的交往;2、有一次,苏东坡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赞颂佛的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台苏东坡想得到佛印的印证和夸奖,即唤侍童送去给佛印,并嘱咐侍童记着佛印说了什么。侍童过江来到金山寺,交给佛印禅师。佛印禅师看过后,心想苏东坡虽然在字面上赞美佛的神威,但是骨子里却是在夸自己的文采和禅功。因此,提笔在诗后批下四个大字:放屁,放屁!然后封好交给侍童。苏东坡急不可耐地等待侍童的佳音,可是当他看到大出意料的批语,十分气恼。他立即过江,找佛印禅师理论。他问佛印:“您凭什么作这样的批语,难道我不是一个维护佛法的虔诚弟子吗?”佛印从容地答道:“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轼思想中的佛学影响;苏轼诗文创作与佛???文化; 苏轼生活在中国封建文化已经烂熟的时期。他本人是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士大夫的典型。他多才多艺,文、诗,词无一体不佳,书、画等无一艺不精。在思想上则儒、佛、道纵横,广取博收,旁推交通。佛教思想始终没有占据他思想的全部。就其对佛教的理解说,一方面他对其颓废面有所警惕,如在《答毕仲举书》中说:“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学者或未至其所期,而先得其所似,不为无害。”另一方面由于他能利用佛教观念对人生进行反省,培养起一种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这种观念与儒家用世思想相互为用,则处危难间不惧不馁,而一有机遇又能坚持理想,奋斗不已。;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