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绪论与新兴的环境毒理科学课件
参考杂志: 1、卫生毒理学杂志 2、卫生研究 3、中国公共卫生 4、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5、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6、环境科学 7、环境科学学报 8、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环境毒理学的基本概念、机理,并重点介绍了土 壤环境毒理学、水环境毒理学、大气污染毒理学 等环境毒理学的分支学科,以及毒理学研究常见 的一些实验方法。 学习安排计划 一、毒理学(Toxicology) 毒理学:是研究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特别是化学因素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环境毒理学:属于环境科学的范畴,也是生命科学和毒理学的分支学科。 环境毒理学:运用毒理学研究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尤其是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毒物:可进入生物机体,具有累积效应,干扰机体生理平衡,导致其组织、器官或生理过程受到不良影响的外源性物质。 (Toxin:毒素,生物产生 (venom: 毒液);Poison:毒药,人工合成药物,有目的性;Toxicant:有毒物质,广义,不一定有目的性; pollutant, chemicals, contaminant, toxic substance) 外源性化学物(Xenobiotics):是一类“外来生物活性物质”,又称外来化学物,以区别于代谢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和中间产物——内源化学物。 毒理学、环境毒理学与其它基础科学的联系 由于环境污染物对人类之外的其他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的损害日趋严重,地球上每天有100~300个物种遭灭绝,近50000km2森林被破坏。 环境毒理学研究已扩展到环境污染物对各种生物机体及其种群的损害作用规律及防治措施的范围。 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 环境污染物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污染物: 物理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 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动物模型选择的依据: (1)动物模型对于一定环境因子的反应尽可能与目 标生物的反应相近。 (2)具有经济可行性。 萌芽 5000前(3000-2000 B.C) 有文字记载约3500年历史 1500 B.C古埃及医书中已记载Pb(铅)、Cu(铜)、 As(砷)等有毒物质 我国明朝初的《本草纲目》等也记载了 有关毒物。如砒石、钩吻、乌头、番木鳖等 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1. 在实践中逐渐积累了用天然毒物治 疗疾病和 解救中毒的经验; 2. 被识别和发现的各种自然毒物也被 用于狩猎、战争冲突和谋杀。 产业革命前 由于社会上中毒、误服——法医毒理学 化学药物的合成——药物毒理学 毒理学试验研究始于16世纪,由Paracelsus 奠定基础 产业革命后(19世纪) 职业中毒——工业毒理学 毒物分析方法的早期发展 Marsh,1836,提出了测砷方法 Reinsh,1841,提出分离和测定汞和砷的方法 Mi Scherlich,1855,检出和鉴定磷 毒作用机理的早期研究 F.Magendie,1809,研究箭毒、吐根碱、番木碱的作用机理 C.Bernard,1850,发现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发现了箭毒 的作用部位 解毒剂的发明及新毒剂的应用 R.A.Petera,1945,发现BAL是砷的特效解毒剂 陈克恢,1934,提出亚硝酸盐及硫代硫酸钠联用作为氰化物的 解毒剂 P.Miiler,1944,发明DDT等有机氯杀虫剂 G.Schader,1952,合成有机磷化合物 环境毒理学的发展趋势 (1)目的延伸 —— 由单纯研究环境因素的有害作用机理到利 用其毒性防治疾病和除草灭害。 —— 已往毒理学研究的目的主要对有害因素包 括机理作出评价。而今,则利用毒理学知 识,对化学品、生物因子通过修饰,可以 作为抗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作用,而副作用 相对减轻;再者,有些除草剂、灭害剂则 正是利用某些物品具有选择性毒性的特点 ,研制成功的。 (2)内容广泛 —— 由单纯研究环境因素的有害作用机理和安 全性评价扩展到研究防护措施。 —— 已往的研究侧重于描述毒理研究,通过实 验室研究结果对某一化学品作出安全性评 价,现在则更偏重于对救治方法、防护措 施及装备研究。 (4)层面深入 —— 由单纯研究环境因素对整体、器官等水平 的影响扩展到分子水平的作用。 —— 随着分子生物学引入毒理学,进一步揭示 了外源化学物的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