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部因素.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局部因素

慢性鼻炎 chronic rhinitis 一概述 1.定义:慢性鼻炎为鼻腔粘膜及粘膜下组织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可分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两种。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局部因素 (二)全身因素 (三)不良嗜好 (四)环境及职业因素 1.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而逐渐演变成慢性鼻炎。 2.鼻腔及其邻近病灶的影响:慢性鼻窦炎分泌物长期刺激鼻腔粘膜,鼻中隔偏曲妨碍鼻腔的通气引流,以及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常诱发慢性鼻炎。 3.鼻腔用药不当或过久:长期使用鼻眼净等,可引起药物性鼻炎。 4.物理或化学刺激:嗜烟酒过度,生活或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粉尘、化学气体,以及过热、过冷、干燥、潮湿的空气等长期接触并刺激鼻腔粘膜。 (一)局部因素 (二)全身因素 1.全身慢性病:如贫血、糖尿病、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可使机体防御能力减弱,心肺功能不全、肝肾疾病、慢性便秘及长期使用血管扩张剂等,可引起鼻腔粘膜长期瘀血或反应性充血而致病。 2.内分泌失调:如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期和绝经期,可发生鼻腔粘膜生理性充血、肿胀。甲状腺机能低下,可引起鼻腔粘膜增生、水肿。 3.长期情绪紧张或精神负担过重: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鼻腔粘膜反应性充血。 [病理] 慢性单纯性鼻炎演化为肥厚性鼻炎过程中,中间有一过渡阶段,因而两者无论是临床上还是在病理组织改变上,均无明确的界限。 1.慢性单纯性鼻炎 ①鼻腔黏膜深层血管扩张,尤其是下鼻甲海绵状血窦最为明显,导致鼻甲肿大;②黏液腺功能活跃,分泌增多;③血管和腺体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2.慢性肥厚性鼻炎 在单纯性鼻炎的基础上,病变继续发展,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导致鼻腔黏膜、黏膜下层,甚至骨膜和骨质肥厚,其中以下鼻甲最为明显。鼻甲黏膜可发生结节状、桑葚状,甚至息肉样改变。 临床表现 特征:鼻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炎症反复发作,无明确的致病微生物感染。 (一)慢性单纯性鼻炎 1.鼻塞:呈间歇性和两侧交替性鼻塞。夜间、久坐、疲劳、酒后、遇寒冷时鼻塞加重;白天、运动、天热时鼻塞减轻。侧卧时,总是居于下侧的鼻腔阻塞,上侧则通气良好。鼻塞可有嗅觉减退。 2.涕多:呈粘液性,继发感染者可变为粘液脓性。因鼻涕常向后流入鼻咽部,故可出现咽部不适、咳嗽、“多痰”等症状。 3.可有鼻根部不适、胀痛、头痛等。 4. 检查:鼻腔粘膜呈暗红或淡红色,肿胀,以下鼻甲粘膜最为明显。粘膜表面光滑、湿润、柔软而富于弹性;用探针轻压之有凹陷,移去探针后立即恢复原状;涂用1%麻黄素液后粘膜明显收缩,鼻甲缩小。鼻腔分泌物较粘稠,多积留于鼻腔底部,总鼻道可有粘液丝牵挂。 肿大的下鼻甲 (二)慢性肥厚性鼻炎 1.鼻塞:较慢性单纯性鼻炎重,多呈持续性,常张口呼吸。 2.鼻涕粘稠:呈粘液或粘液脓性,量不多,不易擤出。 3.其他症状:肥大的下鼻甲后端压迫咽鼓管咽口,可出现耳鸣和听力减退。中鼻甲肥大时,可引起发作性额部疼痛。由于鼻塞,常有嗅觉减退。因长期张口呼吸和分泌物刺激,多伴有慢性咽炎、喉炎。 4.检查:鼻腔粘膜呈淡紫或粉红色,肥厚,以下鼻甲游离缘及其前端和中鼻甲前端最为明显。粘膜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椹状;用探针压之有坚实感,不显凹陷,或有凹陷但移去探针后不能迅速恢复原状;涂用1%麻黄素液后粘膜不收缩或收缩不明显。鼻腔底部常有稠厚的分泌物。 慢性单纯性鼻炎及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鉴别要点见下表 慢性单纯性鼻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 鼻塞 间歇性或交替性 持续性 鼻涕 粘液性 粘液性或粘脓性 嗅觉减退 不明显 可有 头痛、头昏 可有 常有 耳闷、耳闷塞感 无 可有 前鼻镜检查 下鼻甲粘膜充血肿胀,表面光滑 下鼻甲粘膜肥厚,表面光滑或不平,可呈结节状、桑椹状或分叶状,鼻甲骨可肥大 对减充血剂的反应 粘膜收缩明显 粘膜不收缩或轻微收缩 【诊断要点】 依据病史、症状、鼻镜检查及鼻黏膜对麻黄碱的反应等即可确诊。 【处理原则】 1.慢性单纯性鼻炎 根除病因,消除鼻黏膜肿胀,恢复鼻腔正常通气功能。 局部治疗 (1)血管收缩剂 (2)局部糖皮质激素 (3)局部理疗 改善鼻腔血液循环,改善症状。 2.慢性肥厚性鼻炎 (1)保守治疗:下鼻甲对减充血剂敏感者,可采用同慢性单纯性鼻炎之疗法;不敏感者可作下鼻甲硬化剂注射、激光、冷冻或微波、射频等治疗。 (2)手术治疗:对减充血剂无明显反应或经上述治疗未能奏效者,应行手术治疗。下鼻甲黏膜肥厚者,作下鼻甲黏膜部分切除术,切除的范围不宜超过下鼻甲的 1/3,否则可能会引起萎缩性鼻炎;鼻甲骨肥大者,可行下鼻甲骨粘—骨膜下切除术。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