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炒作也是一种正当的社会介入.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收集炒作也是一种正当的社会介入

网络炒作也是一种正当的社会参与叶匡政:网络炒作也是一种正当的社会参与 这些年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多,网络热点事件也越来越多。一些热点事件总让人们疑似是网络炒作,引起过网友的诸多争论。比如今年的“小月月事件”,“兽兽门”,以及非诚勿扰中艳照流出的事件,去年的“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等,都曾在网络上引起过极大的喧嚣。很多人对“炒作”一词反感,其实在商业社会这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常态。所谓炒作,不过是借用专业力量来制造新闻热点,达到迅速传播的目的。也就是说,炒作者往往对受众心理有较多研究,懂得如何利用媒体的力量。炒作本身是一个中性行为,在信息泛滥和商业为王的时代,很少有文化商品不借用这种力量,只是数量多少和水平高低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炒作,都能吸引公众注意力。所以能形成热点事件的炒作,往往是对受众心理有非常敏锐的了解,正好与其形成了高度呼应。网络炒作,借用的则是对网络特性比较了解的专业人士来策划的一种传播行为。所以在我看来,只要炒作中没有违反法律或明显背离人们道德底线的行为,哪怕是那些被人们视为无聊、低俗的炒作,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理由很简单,善与恶的知识永远是纠缠在一起的。我们通常有一个误区,认为从社会上清除恶的知识,就能保证民众行为的良善,其实它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人们通过对恶的辨别,才能感知善的力量。如果按照某种标准,来清理社会上恶的知识,只会让更多的人丧失对于善恶的辨别力。我们不可能相信有什么审查者,他们的学识、修养与公正就一定处在所有人之上,只有他们能识别善和恶与知识。如果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权威,就等于否定了民众具有辨别善恶与自我管理的能力。所有珍视个人思考的权利,宽容各种相互冲突的观点,让民众自己对各种知识和意见进行独立选择,才能真正培养民众对善恶、真理和谬误的独立判断力。从这个角度说,那些无聊、低俗的信息与知识,恰恰是一个时代精神与思想自由的基础。不保护那些所谓的低俗与无聊的信息,就等于给了某些人凌驾一切的权利,因为他们会以同样的理由来清除真理和真相。很多人把“小月月”“犀利哥”“贾君鹏”此类的网络热点,视为娱乐时代的怪相,或低俗文化的象征。我看恰恰错了,这些热点背后虽然有网络炒作的力量,但他们也是无名大众为自己创造的代言人。如果它们无法与网民的内心形成呼应,也不可能引爆网络。网络炒作者只是提供了一个引爆点,其他更多的都是无名网友的作为。只有他们才有真正的力量,让事件通过社区、论坛、博客、群组、视频,一夜之间流布于整个网络社会。在很多网络事件中,我们看到有PS图片的,有写评论的,有做视频的,有写小说的,有发布签名的,其实是所有无名的公众共同完成了一个事件的传播。这就像当年原始部落中某人的一声哼唱,随 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最终给人们带来的震撼。网络就像一个巨大的山谷,人人在其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回声,一个跟帖就是一种回声。当真实的回声被禁止,当有价值的表达屡遭限制,当人们无法直接讲述时代与人性的困境时,网民们往往只有通过这种貌似无聊、低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在很多形成热点的网络事件中,即有对时尚的嘲讽,有对名人文化的不屑,更有对自己逼仄生存与精神空间的控诉。那些蜗居的蚁族、那些城市的边缘人,正是从这些热点事件中,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共鸣。人人都知道背后还有一只巨大的手,在推动这一切,但人人都佯装不知。他们只是默默地围上来,残忍而幸灾乐祸地围观着。有时是围观一个看似低俗的人物,有时是围观一句看似通俗的语录,其实他们是在围观自己悲凉的内心。人们愿意献身,被一个句话被一个人绑架。这种抗议虽然显得荒诞,却直指社会的真实。不要低估了网民对社会真相的认知,更不要低估了他们对社会公平的尊重,那看似戏谑的文字中,隐藏了最深的无奈与绝望。所以它们一点也不无聊,更不平庸,有时甚至显示了网民极高的智慧。网民们正是通过一次次的“反讽”和“戏谑”,把很多事件变成了这个时代“带泪的喜剧”。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网络自由度的减弱,这类出其不意、荒诞不经的新闻事件只会越来越多,因为人们需要表达,社会也需要真实的热点。人们往往把宜黄强拆自焚、上海胶州路大火这类事件,看作是网民正当的社会参与,而对那些显得低俗或恶搞的网络事件不屑一顾。其实在我看来,它们都是网民的一种正当的社会参与。这类网络事件,同样也在改变人们对权力和社会结构的认知。从某种程度上说,因为这类事件具有广泛的大众性和娱乐性,它对冲破权力对知识与信息的垄断与控制,往往起到了更大作用。民主社会的生命力,就在于各种知识与信息都可能得到自由的传播,这样民众才能获得在各种知识与信息的选择权。在人们还无法对重大利益问题和公共管理进行表达时,这些看似恶搞的事件,也是在有的放矢,它们首先改变的是信息存在的环境,通过削弱权力对信息的控制和审查,来减少民众对各种权力的依附感。从某种角度上说,它甚至是民众学习公共管理与监督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