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述兰州历史地理格局与黄河河`道变迁
简述兰州历史地理格局与黄河河道变迁 [摘要]兰州历史地理格局与黄河河道变迁密切相关。本文以西汉、隋唐、北宋、明清为例,分析每个历史时期在黄河河道等地理因素以及其他相关人文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兰州城址位置和水陆交通的变化情况,概括出兰州这座城市初建、始兴、拓展及定型的基本过程
[关键词]兰州;黄河河道;历史地理
[中图分类号]K92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8-0029-03
城市是地球表面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背景和历史人文环境共同促成一个城市及周围历史地理格局的变迁。就兰州这一典型的带状型河谷城市(图1)而言,地理背景和人文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表现为水陆交通和城址位置范围的变化。从地形图上来看,兰州南北两山蜿蜒起伏,犹如两条长龙环拱整个市区,形成了两山夹一谷的地理面貌。不仅如此,这里也是河流汇集之地,黄河上游的几条较大支流,大夏河、洮河、湟水、大通河、庄浪河在这一带相继注入黄河,具有“控河为险”的战略地位
秦以前,兰州为羌人、匈奴人活动区;汉代置金城郡;隋置兰州总管府;唐置兰州领三县,属陇右道;宋自吐蕃收复后,仍为兰州,属秦凤路;元隶属于陕西行省巩昌路;明初降州为县,属陕西布政使司临洮府;清为兰州府。尽管兰州的历史沿革时间跨度较大,但其历史地理格局变化有规律可循。黄河穿城而过,河道变迁是影响城市交通、位置的基础因素;加之不同历史时期统治者对其定位的不同,兰州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地理格局。因此,本文选取西汉、隋唐、北宋、明清这四个典型历史阶段,通过分析水陆交通和城址位置范围的变化来梳理兰州这座城市的变迁过程
一、城之初建――西汉金城
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以边塞阔远,取天水、陇西、张掖郡各二县置金城郡”,其下金城县即位于今兰州市西固区,为兰州建置之始
此时,金城郡是一个依托于优越的自然地理背景而发展起来的一个军事重镇,是西汉经略西域重要通道上的要塞,同时也是隔绝北面匈奴和西南面羌人的屏障所在。有学者将此时兰州的作用界定为“扼控河湟和河西走廊两条大道”、“切断匈奴与羌人的联系”,确有一定道理。金城郡以及河西四郡在丝绸之路上都具有重要的扼控意义,河西走廊为匈奴和羌人的间隔区域,而兰州则是从渭河谷地通向河西的第一站,且有黄河流经,是通向河西走廊的重要门户、渡口所在
西汉在设置金城的同时,也不断利用形势之便打通从金城通往四周的交通路线。金城在此时形成的交通网络,确定了的城址,为日后兰州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陆路交通(图2)而言,以金城为中心沿河谷主要开辟了四条交通线,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陆路交通网,其中有的道路还与今天的交通线相重合。这四条交通线是:秦陇南道(金城―长安),羌中道,即吐谷浑道(湟水谷地―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西域南道),唐蕃古道(湟水谷地―唐古拉山―西藏),乌鞘岭道(经河西四郡通西域)
从渡口(图3)而言,西汉时期最主要的渡口为石城津渡口(金城渡口),位于汉金城县北,今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地处庄浪河注入黄河处。《资治通鉴》卷104记载:“东晋孝武帝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八月,前秦苟苌率军从石城津渡过黄河,会同梁熙攻克前凉缠缩城,进而军抵姑臧(武威)灭前凉。”可见当时石城津渡口就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从城址位置(图4)而言,兰州沿河发展的地域主要有两块盆地――金城盆地、西固盆地。西汉时期,黄河的古河道位于Ⅰ处(图4),今兰州城关区所在的金城盆地还是河道及河心滩广布的地方,不宜建城。而西固盆地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这就确定了兰州发展的初始位置和范围。在此后较长的时间,金城盆地处的河道逐渐北移,从而促使了城址位置和范围的变化
二、城之始兴――隋唐兰州
隋唐时代兰州的行政区划有较大变动,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改金城郡为兰州,属陇右道,领五泉、广武、狄道三县,州治五泉县,辖今兰州市城关区,即前文所述金城盆地
唐设兰州,是政治军事斗争发展的结果。兰州位于西域两都护府和长安之间,西南面临近吐蕃,可作为唐代经营西域和防御吐蕃的基地
唐代设置兰州的重要地理基础在于黄河河道北移至Ⅱ(图4)。西魏时,黄河南岸平川逐步扩大,滩地不断地和南岸地面相连接,逐渐形成金城盆地,具备了设县的土地资源。随着金城盆地的形成,位于今城关中山桥北岸1公里范围内的金城关渡口出现并日显重要。《元和郡县图志》载:“金城关,在州城西。周武帝置金城津,隋开皇十八年改津为关。”由此,金城关城市聚落于公元6世纪取代西固盆地成为整个兰州盆地的主要城市聚落。此时期为兰州城市发展的始兴期
三、城之拓展――北宋兰州
北宋时,兰州是北宋抗击西夏和防御吐蕃的前沿阵地,受到了宋、西夏长期的争夺,继续延续西汉以来军事重镇的地位,加之河道继续北移至Ⅲ(图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