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第十四讲讲义.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徐铉xuàn 、徐锴kǎi刊定《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在流传中经辗转抄写,衍漏伪异不断增加,唐李阳冰曾作刊定,但主观武断,随意窜改,伪误更甚。 五代末期徐铉、徐锴兄弟对《说文解字》深入研究和校订,徐铉整理出后世流传最广的被称为“大徐本”的《说文解字》,徐锴著被称为小徐本的《说文解字系传》,既注释《说文解字》,又纠正许多李阳冰删改失当之处。 5、陈彭年等重新《广韵》、《玉篇》,丁度修定《集韵》 (二)宋代训诂学方面的变革 1、摆脱汉唐旧说,大胆创发新义 欧阳修:“《尔雅》非圣人之书,不能无失。” 朱熹《诗集传》、《楚辞集注》对汉唐旧注多所驳正。 《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毛传》“周行”为“周之列位”,郑笺为 “周朝廷臣” ,朱熹传为 “大道” 。 2、对语法认识的深化 汉代称虚词为辞、语助、语辞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文心雕龙·章句》篇分为发端、句中、句末三种助辞。 北宋有了虚字实字的名称。 (宋)周煇《清波杂志》:“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之。” 朱熹把形容词副词称为半虚半实字。    3、创立“右文说”。 为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提供了重要线索,对以后的训诂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4、开创金石学与训诂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金石学: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类考古学,其主要研究对象为前朝的铜器和碑石,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 欧阳修收集历代石刻跋尾四百余篇,作《集古录》。 跋,通“茇”。 (草烛的)根部。泛指东西的底下部。 《集古录》即《集古录跋尾》,中国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欧阳修对家藏金石铭刻拓本所作题跋的汇集,收录周秦至五代金石文字跋尾 400多篇。其中碑刻跋尾占绝大多数,铜器铭文仅20多篇。跋尾内容多偏重于史事评论,其目的在补正史传之阙谬,以传后学。 吕大临《考古图》。 《考古图》著录了当时宫廷及一些私家的古代铜器、玉器藏品。按器形分类编排,每件器物均摹绘图形、铭文。记录了原器的尺寸、重量及容量,并进行了一定的考证,对藏处及有出土地点者也加以说明。 薛尚功收集商秦汉代金石文字编成《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彝:古代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 款识:古代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汉书·郊祀志》 :“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见于宗庙。”颜师古注:“款,刻也;识,记也。”此外还有三说; -、款是阴字凹入者,识是阳字突起者。二、款在外,识在内。三、花纹为款,篆刻为识。 法帖: 古人把文字书写在丝织品上,称为帖。造纸发明以后,凡书写在纸或丝织品上的、篇幅较小的文字均称之为帖。这种刻帖是学习书法的范本,故称之为法帖。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著录496件商周铜器及15件石鼓、秦玺、石磬、玉琥(琥hǔ:雕刻成虎形的玉器)上的铭文。 赵明诚《金石录》 洪适利用金石拓本,著《隶释》、《隶续》,用以考证史传的讹误。 此后金石学蔚为大观,使训诂学获得了新的材料。 5、古音学开始萌芽 南宋吴棫yù 著我国第一部古韵专著《韵补》,他是第一个研究古韵的人。 汉语和汉字的读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域的不同有所发展和变化。 《诗经》和《楚辞》本来是押韵的,可是今天用普通话读起来,很多地方却不是押韵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这一现象在宋以前已经被学者注意,但直到南宋时期,才出现了第一部古代汉语语音专著《韵补》。 五、元、明两代的训诂:衰落时期 (一)表现 这一时期的训诂,与宋代相比,不仅训诂著作数量少,而且质量也差得多。 1、元代比较好的训诂著作有: 卢以纬《语助》 分析了100多个虚字的意义,是我国研究虚字用法最早的专著。 戴侗《六书故》 用六书理论来分析汉字的字书。援引钟鼎文来说明字形,又能明辨字义的引申不同于文字的假借。对于音与义的关系阐发尤其多。戴侗说:“书学既废,章句之士知因言以求意矣,未知因文(字)以求义也;训故之士,知因文(字)以求义矣,未知因声以求义也。” 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 全书二百九十四卷,与《资治通鉴》正文相当。注文内容广泛而详尽。“凡《通鉴》之本末,地名之同异,州县之建置离合,制度之沿革损益”,均有疏释,此外还辨前人注释之失,正《通鉴》记事之误。胡注以博大精深的学术内容,使《通鉴》更加大放异彩,时至今日,读《通鉴》仍离不开胡注。   2、明代比较好的训诂著作有: 朱谋(土韦 )《骈雅》 是中国第一部收集、训解双音词的专著,把凡是两字成为一义,或字异义同的词都类聚加以解释,所以称为《骈雅》。 方以智《通雅》 杂考事物名称和训诂、音韵之书 。是他平日读书考释字词音义积累纂集而成。因为他在博学的基础上,要“观古今之通”,所以命名为《通雅》。 黄生(字扶孟)《字诂》、《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