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8兰亭集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8兰亭集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8兰亭集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要点

* 王 羲 之 兰亭集序 关于作者: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人。祖居瑯琊(今山东临沂),西晋末年南迁后,定居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世家大族,但性情耿直,严守操节。起家秘书郎,后迁参军、长史。 因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同时以作书养鹅为乐,晚年辞官隐退后,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 王羲之善书法。七岁学书,十二岁时得其父传授学书笔法。又从卫夫人学书,融汇古今,独创一家,时人称其笔势,“飘如浮云,矫若惊龙”,其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兰亭序》被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 魏晋书法四大家 : 钟 繇 王羲之 王献之 王 洵 唐代书法四大家: 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 颜真卿 拓 展 链 接—— 宋代书法四大家??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修水人。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米芾:字元章,世居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又因举止颠狂,人称“米颠”。自称“刷字”。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胸怀旷达,喜好自然山水” “疏朗简净,韵味悠长”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晚者,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土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于三月三日在会(kuài)稽(jī)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今存《兰亭诗》,包括21人所作37首作品,王羲之的序是当场写出的,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集序》,书法上也称《兰亭序》。 关于作品 有关“序跋” 序也写作“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成书过程、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本文是宴集序,即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 诗集的由来:因修禊事而“群贤毕至” 作诗的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 幽情” 成书的经过:“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编集的目的(意义):“后之览者,亦有 感于斯文。” “序” 在全文的贯穿 王右军祠 兰 亭 碑 鹅 池 茂林修竹 兰亭集序 (东晋)王羲之 听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古文观止》中吴楚材评价说:“当时(东晋)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王羲之)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然逸少旷达人,故(此文)于苍凉感叹之中,亦有无穷逸趣。” 乐 兰亭盛会 痛 人生感慨 悲 死生之辩 (作序目的) 情 文章思路 1-2段 记会:记叙兰亭盛况 3段 慨叹:抒发人生感慨 4段 明意:交代作序目的 兰亭盛况 时间: 地点: 目的: 人物: 环境: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 激湍,映带左右…” 天气: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活动: “引以为流殇曲水 …… ” 感受: “…… 信可乐也。” 研讨探究 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 乐 良辰:暮春之初 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乐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曲水流觞,畅叙幽情 赏心:仰观、俯察、游目骋 怀、视听之娱 风物之美 人物之胜 吟咏之雅 视听之娱 第三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怎样由“乐”转而为“痛”的? 明确:文章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问题。 写宴会之乐实际是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两种人的不同生存状态:静者,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动者,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当其欣于所遇,都会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欢乐有尽、人生苦短的悲叹。 抒发人生感慨。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境界扩大) 两种人 静者:悟言一室之内;躁者:放浪形骸之外 欣于所遇,快然自足;所知既倦,情随事迁 俯仰之间,化为陈迹 修短随化,“死生亦大矣” 生 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