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孝心献老人PPT(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课件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重阳节的介绍 尊老爱老 关爱老人,是一种( ),更是一种( )。 “( )吾(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之( ) 。” 提示:第二句要找规律 (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填一填 进公园、博物馆免费 看病优先 乘公交车优惠 优先购票、进站 老年卡的用途 爷爷、奶奶全社会都在关爱着你们呢! 老年卡 我国关爱老人 我国的老人节定于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即传统的“九九重阳节”。 我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于1996年8月29日通过,自1996年10月1日施行。 国际和国外关爱老人 根据第45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的第106号决议,自1991年开始,每年10月1日为“国际老人节”。 法国将每年3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定位“祖母节”,届时在全国250个市镇举行庆祝活动,组织小孙子们与老祖母们会面。 韩国自1973年起,将原来每年5月8日的“母亲节”改为“敬老节”。 交流: 在重阳节那天,你打算为老人送上一份什么礼物呢? 重阳节的礼物 我们家里有爷爷奶奶,周围还有许多的老年人。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干过什么工作,有哪些小故事呢,你了解吗? 爷爷奶奶的故事 我爷爷年轻的时候 当过兵,现在他在 小区执勤。 爷爷奶奶的故事 我爷爷奶奶年轻的 时候下地种田,现 在他们在家里料理 家务。 爷爷奶奶的故事 奶奶做家务 他们操心的事 奶奶照顾我 他们操心的事 我给奶奶捶背 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爷爷奶奶? 孝敬老人的故事 从前有个老人,跟他的儿子、儿熄和孙子住在一起。老人老得连路都走不动了,他眼睛花,耳朵也背,双膝还经常不停地发抖。老人无法照料自己,每当他坐在餐桌前吃饭的时候,汤匙也握不稳,常常会把菜汤撒在桌布或地上。儿子和媳妇都嫌弃他。 有一回,老人吃饭时,又把汤撒了一地,碗也摔碎了。媳妇大为生气,指着老人的鼻子大声嚷道:你怎么吃的饭!天天把汤和别的东西撒一地,还把碗都给摔碎了!尽给我添乱。你知道我一天多忙吗,想把我累死呀!”于是,他们不许老人上桌吃饭了。吃饭时,他们把他赶到灶后的角落里,给他一只瓦 一只木碗 孝敬老人的故事 盆,瓦盆里只有一点点饭菜。老人每顿饭都吃不饱,还得经常挨骂。老人伤心极了,常常一个人在灶后的角落偷偷眼泪。 有一天,老人的手颤抖得连那只瓦盆都端不稳了,瓦盆掉到地上打碎了。儿媳妇没完没了地训斥他,老人一声不吭,只是不住地叹气。夫妻俩商量:咱这爹,什么都能被他摔碎,长此下去,咱得花多少钱给他买碗买盆呀,得想个办法,什么东西是不容易摔碎的呢?对了,用木头给他做个碗。于是,儿子找来了一快木头,开始动手做木碗。一会儿工夫,木碗就做好了。媳妇正想把碎木片清除出去,老人 孝敬老人的故事 四岁的小孙子跑了过来,他把地上的碎木片拾掇到了一起。“你这是干什么?要这些没用的碎木片做什么用?”老人的儿子问。“我要把这些碎木片做成一只木碗,留着它,等我长大了,就把它拿出来给爸爸妈妈吃饭用。”听到这话,儿子和媳妇相互对视了一会儿,先是一脸苦笑,最后哭了起来。他们似乎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儿子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 从此,他们不再将老人赶到角落里吃饭,而且,即使老人泼了点什么,他们也不再说什么了。慢慢地,他们对老人越来越好了。 我们的义务 尊重祖辈 表现出对他们的孝心 让他们生活得开心 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 了解老年人的需求, 尊重老年人的意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