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5感觉器.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3-15感觉器要点

乳突窦 位于鼓室上隐窝的后方,向前开口于鼓室后壁的上部,向后与乳突小房相连通 乳突小房 颞骨乳突部内的许多含气小腔 相互连通,覆盖黏膜 * 形状复杂,称为迷路: 骨迷路 耳蜗(听觉) 前庭 半规管 膜迷路 蜗管(听觉) 球囊 椭圆囊 骨迷路-膜迷路间,存在外淋巴 膜迷路内,存在内淋巴 * 颞骨岩部骨密质围成的不规则腔隙 分为耳蜗、前庭和骨半规管,相互连通 * 骨迷路的中部,近似椭圆形腔隙 前部较窄,有一孔连通耳蜗 后上部较宽,有5个小孔通骨半规管 * 3个半环形的骨管 相互垂直排列 骨壶腹 * 外形类似蜗牛壳,沿锥形骨轴-蜗轴螺旋形环绕2.5~2.75圈的中空骨管 蜗轴内有螺旋神经节,听觉第一级神经元 * 蜗轴 蜗管 鼓阶 前庭阶 骨螺旋管 套在骨迷路内封闭的膜性管和囊 借纤维束固定于骨迷路的壁上 椭圆囊、球囊 膜半规管 蜗管 内部充满淋巴 * 椭圆囊 位于骨迷路前庭部 椭圆囊后壁5个开口,连通3个膜半规管 前壁椭圆球囊管与球囊相连 球囊 较椭圆囊小 下端借连合管连于蜗管 * 形态与骨半规管相似,套于同名骨半规管内 膜壶腹壁上隆起:壶腹嵴 位觉感受器,感受头部旋转变速的冲击 * 膜性蜗管:中阶,感受声音刺激的部位 三角形管道,顶为前庭膜、底为基底膜 上方为前庭阶 一端为前庭窗 下方为鼓阶 一端为蜗窗 两阶在蜗顶借蜗孔相通 * 螺旋器 蜗管 基底膜 前庭膜 鼓阶 前庭阶 基底膜全长30mm,基底膜上的螺旋器,柯蒂氏器是感觉声波刺激的听感受器 支持细胞 毛细胞 内毛细胞:1列,声感受细胞 外毛细胞:3列,调制声感受的细胞 * 空气传导 骨传导 传导性耳聋、神经性耳聋(完全性耳聋) * 颞骨岩部后面的中部,自内耳门至内耳道底 内耳道底邻接骨迷路内侧壁,有很多孔(神经血管) * * 听力损失的原因: 老年性、噪音性、药物中毒(链霉素)、先天性、突发性、中耳炎等. 遇到的问题: 听不清言语声、电话铃声听不到、谈话反应迟饨、经常误听误解、家庭成员交流减少、群组交流困难、害怕社交活动等等。 可能会造成听力损失患者缺乏自信、胆怯和焦虑、自我封闭、易紧张、疲劳。 * 人工耳蜗是一种可植入人体内的电子装置,它与体外佩戴的言语处理器配合,能够使全聋患者重获听觉,并提高语言交流能力,是全聋患者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原理: 人工耳蜗利用植入内耳的电极绕过内耳受损部分,用电流直接刺激听神经,使患者重获听觉。 由于人工耳蜗是利用电刺激产生听觉,因此被植入者听到的不是自然声,而是一种畸变声(像机器人讲话),需经过言语训练才能理解别人讲话。 人工耳蜗 组成: 体内装置:接收电路、极细的电极和磁铁。材料与人体组织有极好的生物相容容性,可终生使用。 体外装置:传输线圈、言语处理器及方向性麦克风。 提示: * 人耳听觉声压范围是0-120分贝。 接触噪音会使人体提高压力激素(肾上腺素、皮质醇等)的分泌。长期生活在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威胁生命的生理改变,最终可能导致心脏病、高血压等问题。 长期接触交通噪音可能已造成欧洲缺血性心脏病人中3%的死亡率。如果按照这个比例,全世界每年有21万人死于接触噪音导致的心脏病。 声压(分贝) 感觉 0~20 (微风吹动树叶) 很静,几乎感觉不到 20~40(窃窃私语) 安静,犹如轻声絮语 40~60(正常交谈) 一般,普通室内谈话 60~70(搓麻将) 吵闹,有损神经 70~90 (汽车喇叭) 很吵,神经细胞受到破坏 90~100(电钻) 吵闹加剧,听力受损 100~120 (螺旋浆飞机起飞) 难以忍受,呆一分钟即暂时致聋 120(喷射机起飞) 极度聋或全聋 * 一、嗅觉器官 化学感觉 感受器位于鼻腔上部约5cm2面积的黏膜内 嗅细胞在鼻腔转折和上鼻甲最多 纤毛伸入嗅黏膜表面粘液中 嗅味分子必须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和脂溶性 另一端变细,组成20多条嗅丝穿过筛骨板小孔进入颅腔,终止于嗅球 * 嗅觉敏感、易疲劳(快适应感受器) 嗅小球内僧帽细胞经嗅束将嗅味冲动传入嗅觉中枢 个体间、个体内,嗅觉差异和变化范围很大 * 化学感觉,甜、酸、苦、咸 味觉感受器——味蕾,与味觉神经纤维相接 味细胞 向味孔伸有微绒毛 支持细胞 味蕾主要分布在舌的菌状和叶状乳头,少量见于软腭、扁桃体脚、会厌和喉部 * 皮肤,存在最多感受器的组织 触压感受器 温觉感受器 伤害性或痛觉感受器 表皮:复层鳞状上皮 真皮: 深面 胶原纤维、弹性纤维 毛囊、腺体、血管、神经、淋巴管 * 游离神经末梢 线状 真皮广泛分布、角膜 环绕状 毛囊根部 皮肤伤害性或痛觉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对温热刺激产生特异反应 温热感受器 最敏感温度在25℃以上 冷感受器 最敏感温度在10~20℃之间 * 防止体内液体流失 防止体外物质侵入机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