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购”与消费社会的支配逻辑要点
“网购”与消费社会的支配逻辑
2016-11-11?王建民?新视野杂志
摘要:在网络化条件下,“网购”的突出特征是购物场所与家庭生活边界的模糊,其后果是使“消费系统”成为日常生活“自然而然”的一部分,而不易成为反思的对象。在“网购”环境中,电商网站、商品信息以及购物流程不断向消费者制造“诱惑”,激发其消费行为。“网购”中个体的参与和选择在很大程度上被消费社会的逻辑所设定,缺少个性探险的空间,导致“网购”过程的机械化和表层化。“网购”中人与物品距离的缩短、时空体验的缺失,使人滋生空洞无聊之感。“网购”使人在享受“轻松易得”之喜悦的同时,也陷入“现代性的厌倦”。“网购”不仅是一种消费方式,而且折射了现代人的生活风格和精神面貌。反思“网购”生活,有助于揭示消费社会的支配逻辑。
关键词:“网购”;消费社会;生活方式;现代性的厌倦
一、“网购”:一种生活方式的兴起
首先,我们看几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3%,较2014年底提升了2.4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10.1个百分点。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较2014年底增加6303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13亿,较2014年底增加5183万,增长率为14.3%,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我国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3.40亿,增长率为43.9%,手机网络购物的使用比例由2014年底的42.4%提升至54.8%。
这些数字在总体上表明,我国使用互联网的人数越来越多,互联网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购物市场的发展便是这种影响的重要体现。如果说这些数字还有些抽象的话,那么我们身边的现象和事实则更具体生动。例如,我们常常可以在居民小区里看到往来频繁的快递员和他们的送货三轮车,或者在大学校园的门口,看到大学生们在满地堆积的包裹中辨识自己的“战利品”。而近几年来,每年的“双11”像盛大的狂欢节,电商巨头们在“节日”到来时纷纷制造了一场场“全民网购狂欢”仪式。据统计,2015年“双11”当天,阿里巴巴2015天猫“双11”交易额达912亿元,其中,截至2015年11月11日17小时28分,交易额便已突破719亿元,超过了上一年我国社会消费品日均零售总额,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394亿元,日均也只有718.88亿。这些现象与数字从不同侧面表明了互联网和“网购”的巨大力量。
所谓“网购”,即网上购物的简称,是消费者通过互联网(主要是商家网站)检索商品信息,并通过电子订购单发出购物请求,选择在线支付或货到付款,厂商通过邮购的方式发货,或是通过快递公司送货上门,以完成买卖的过程。“网购”是互联网技术发展日益成熟条件下的一种新的消费方式,也是科学技术推动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体现,而各类电脑、智能手机的大面积普及以及互联网接入门槛的降低,为“网购”的兴起创造了便利条件。对消费者而言,相对于传统的实体商店购物,“网购”的突出特点是,商品信息丰富,时空约束较少,操作环节简单,购物过程高效,节约体力和精力的支出,等等。
目前,“网购”已不只是网民的尝鲜猎奇之举,而是很多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上商品门类丰富、应有尽有,如书籍影像、玩具乐器、钟表珠宝、电子数码、衣帽鞋袜、柴米油盐、酒水饮料、家居建材、农用物资等,每大类商品之下还有更具体的门类,它们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在网上买到。而且,“网购”不单单是物品消费行为,还是休闲娱乐行为,即不买东西也可以进入电商网站浏览一番,或者关注打折促销信息以紧跟“时尚”,或者漫无目的地“刷屏”以消磨无聊的时光。
进一步说,“网购”不单是一种新的购物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其兴起也伴随着心理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在“网购文化”中,“去商店买东西”变为“到网上找东西”,“买东西去市场”变为“买东西找电商”;有时,买东西不是因为需要,而是出于无聊,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消遣;网络商品信息常常“乱花渐欲迷人眼”,令人耗时费力地选择比较,却难以做出决定;消费者往往心怀触摸真实商品的渴望,却懒于到实体店去体验和感受,而宁愿在网络空间中游走闲逛;歪在沙发里等待快递员送货上门,轻松地体验“顾客”成了“上帝”的快感;明知商品送达的大概时间,却要时不时地“刷屏”以追踪快递轨迹,似乎在“享受”等待的焦虑……
因此,对“网购”的分析,除了顾及科技层面互联网媒介的影响之外,更应关注其兴起的社会意涵。“网购”带给人一种欲拒还迎、爱恨交织的矛盾之感,这种感受,正是“网购”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五石之瓠原文及翻译-五石之瓠赏析.docx VIP
- 《中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材料(开题报告、中期报告.docx VIP
- HITACH 日立 家用电器 R-SBS3200XC.pdf
- 期末复习作文指导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肝硬化患者的照护.pptx VIP
-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创新与实践案例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电力检修维护设备四大标准.doc VIP
- DeltaV组态逻辑(Logical)功能块详细说明.doc VIP
- 风景区规划原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同济大学.docx VIP
- 脊柱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详尽整齐].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