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数学奇迹.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音乐是数学的奇迹前一阵校内上流行一个matlab演奏《卡农》的帖子,写法蛮帅的,用的还是纯律而非平均律。回想起我初中时候在少科站无聊也用Turbo Pascal编过《亚洲雄风》来着,当时就觉得一串数字转化成音乐是件很神奇的事情。来聊聊音乐和数学哈~音乐之所以和谐美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两个数学上的约等式同时成立:1) ?2 ^ (7/12) = 1.4983 ≈ 3/2,误差 0.1%?2) ?2 ^ (4/12) = 1.2599?≈ 5/4,误差 0.8%听起来很邪乎吧?待我慢慢道来……?【陪音】唱歌的时候如果唱不上去了我们经常会“唱低八度”,这时候虽然声音低了许多,但与原唱并不冲突,与伴奏也仍然和谐。那为什么“八度”那么特殊呢?或者说,为什么差八度的音听着那么像呢?原来差八度的两个音其频率正好差两倍——比如中音do(钢琴正中的C,记作C4或c’)是261.6赫兹,而高音do(记作C5或c’’)是它的两倍523.3赫兹那为什么频率差两倍就听起来像呢?这里需要引入陪音(upper partials)的概念。除了一些音色很纯的音(比如机器发出的正弦波)外,多数乐器演奏中除了激活原本频率的声波(基音)之外还会激活这些频率的整数倍,也就是陪音。当你按下钢琴的C4,这时空气中激荡着的不只有261.6赫兹的声波,还有523.3赫兹、784.9赫兹、1046.5赫兹等等,而这些陪音的不同强度正反映了乐器的音色。注意523.3赫兹是C5,1046.5赫兹是C6,但784.9赫兹并不是一个C音,我们后文会讲到784.9赫兹比较接近G5。也就是说,同一音名的两个音之间肯定有陪音的关系,但反之不成立——陪音不必须是同一音名。回到八度的问题:C5本身就是C4最近的一个陪音,C5的陪音也都是C4的陪音,所以弹C5时激活的音频弹C4时也会激活(当然强度不同),两个音听起来自然像啦~?【平均律】搞清楚了啥是八度,那一个八度里的音又是怎么分的呢?大家知道七声调式中一个八度是7个基本音级、12个半音,2个半音等于一个全音。大调是“全全半全全全半”,小调是“全半全全半全全”。在巴赫开始提倡、现代普遍采用的十二平均律中,这12个半音是均匀分布的——从物理上讲,也就是半音阶中的音的频率形成一个等比数列。比如说C4是261.6赫兹,C5是523.3赫兹,而两者之间的11个音每个的频率是上一个的2 ^ (1/12) = 1.0595倍——C?4是261.6 * 1.0595 = 277.2赫兹,D4是277.2?* 1.0595 = 293.7赫兹,依此类推。一个半音又可以分成100个音分(cent),差一个音分相当于频率差2 ^ (1/120) = 1.00579倍。一个八度也就是1200个音分。普通人对音高的辨别阈大概是20音分(0.2个半音),而音乐家可以达到5音分(0.05个半音),不同音高下的辨别阈还有所不同为什么要用平均律,让所有音均匀分布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方便转调。比如周杰伦的《安静》,开始一直是B?调,在唱到第二遍副歌“你要我说多难堪”的时候突然升了一个全音变成了C调——也就是之前的B?变成C,C变成D,D变成E等等,但尽管音高变了旋律听起来还是一样的,唱也还是一个感觉,区别最多也就是转一下调情绪激动一点。这种转调后的不变性是平均律特有的,在其他一些律制(比如五度相生律、纯律和中庸全音律)中不成立。同时这也意味着除平均律外,其他律制中每个调号的色彩都略有不同。这就是为什么亨德尔会偏好F大调和G小调(当时还没有平均律),而lady gaga就不那么在乎?【音程的协和】前菜上完了,下面是主菜:音程的协和。协和(consonant)这个概念,操作定义大致就是听起来和谐、悦耳。在实证研究中一般是给参与者同时播放两个正弦音(这种音不带陪音,只有基音),调整其间的频率间隔,然后让参与者在7点量表上评价这个音程有多悦耳、多优美、多和谐之类。Plomp和Levelt的这篇论文里结合了前人和他们自己的实验结果,得到这样一条曲线来描述两个音的间隔与这个音程不协和程度的关系:图一:音程不协和度与音程中根音和冠音间隔半音数的关系(图出自《American Scientist》上的这篇文章,是P L原文Fig.10的重新制作)怎么样,这条曲线看起来很光滑圆润小正太吧?可如果是这样,难道两个音的间隔越大越协和?那为什么又要分协和音程和不协和音程呢?且慢,记得我们讲这只是两个基音之间的不协和程度,而考虑上两个音各自陪音之间的协和程度之后,这图就变成了下面的样子:图二:考虑陪音后的音程不协和度(出自《American Scientist》,P L原文Fig.11的重新制作)光滑圆润的小正太转眼变成了小刺猬,而且这刺还不是乱长,偏偏长在0、3、4、5、7、9、12这几条线附近,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