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12月)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第I卷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一部“湄公河行动”①,点燃了“国庆档”的电影市场,赢得了观众的叫好声。这部影片的魅力之一:②在于它贯穿始终的“艺术紧张感”。观影的紧张感来源复杂,既源于对未知悬念的疑惧,对紧迫(情境/情况)的惊恐,也源于对无法预判和把握的事态走向的忧虑,更源于视听艺术高度浓缩后所内蕴的巨大张力。
剧情的扑溯迷离、③场面的险象环生,是该剧的最大特点。悬疑、推理、侦破,各种不可预测的危险与层出不穷的变化,造成了影片超于其他类型片的特殊紧张感。而且,此片改编自真实的事件,金三角、湄公河、原始森林、毒贩巢穴等……④凡此种种,都极具吸引力。充满紧张感的叙事元素(融合/融和)在一部影片中,加之创作者对素材巧妙(整合/整理),使得全剧悬念叠起,而又层层推进,一气贯通。
1.文中加点字词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庆档(dǎng) 魅力
B.内蕴(yùn) 险象环生
C.悬疑(xuán) 扑溯迷离
D.巢穴(xué) 悬念叠起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情境 融合 整合
B.情境 融和 整理
C.情况 融合 整理
D.情况 融和 整合
3.文中划线处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期中央党校认真组织各级党员干部观看了《四风之害》 和《铁律无情警钟长鸣》等警示教育片,告诫党员干部既要认真学习党纪党规这些清规戒律,又要切实做到懂规矩、守底线、拒腐蚀、 永不沾。
B.看过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观众惊喜地发现,一向以时尚著称的范冰冰,在这部电影中完全改头换面,蜕变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村妇。
C.到今天,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世界各国优秀艺术家在这个平台上共同谱写了流光溢彩的篇章。
D.冬闲时节,一年一度的农村贸易交流大会如期举行,街道两旁,各种商品林林总总,让人眼花缭乱。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中孟媒体交流会上,两国十多家主流媒体围绕以加强新闻领域合作为中心,进行了热烈友好的交流讨论。
B.在AR-700飞机转战南北,开展静力、鸟撞、大侧风、高温等一系列危、难、险、重实验,党组织从没有缺席。
C.“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英教育交流合作迎来了更丰富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D.管好干部聚拢人才,建好班子带强队伍,抓好基层夯实基础,国企的实力和活力就会更强,党的执政根基就会更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著《史记》,于《孔子世家》感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 往之。吾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对孔子钦慕之情切切。又似有丝丝缕缕弦外之音,好像司马氏不仅找到了精神家园,还体悟到了更高境界的史家情怀。
然而将至圣先师名为史家,古今鲜有人为。当然,孔子称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史学家,尽管他没做过一天的史官。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依班固言推论,《春秋》当为鲁国右史所为。而孔子年轻时做过职司、委吏,后任中都宰,三年骤迁大司寇摄相事,唯不见做史官的记录。
言史家孔子,也实不虚妄。读万卷书,孔子自不待说,孔子于周史应是详熟,行万里路孔子也是不输,少时“入太庙,每事问”,壮而适周问礼,又周游列国十四载,孔子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周详。其外,孔子于人物察考洞明,当是有资格论人议事了。孔子的历史观与著述态度在今看来也十分可取,对待历史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胜过今人。此大可辅言孔子为史家了。
但是,以《春秋》名孔子为史家似乎也有点勉强。首先,孔子著《春秋》一事实有争议。《春秋》是鲁国史书,历来被认为由鲁国史官所为;可历代史家、学者又以为是孔子所修。《左传》载“《春秋》……非圣人谁能修之”。然而“圣人”就定指孔子吗?所以,这里不足为明证。倒是孟子言之凿凿:“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惧,作《春秋》。”算是敲定此事。孟子齐人,距孔子百多年,近圣人之居,史料当丰,传闻即真,况孟轲崇信求义,可信度应是很高。再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 道:“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氏,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大抵也能杜左右之口。当然也有折中的说法。两边都讨好,各方不得罪:《春秋》原为鲁国史官所写,后经孔子修订成书。虽万分稳妥,可如此一来,孔子便有假他人之功的嫌疑。
还有一个问题,《春秋》一万六千字,在今不抵一篇硕士论文的篇制,可却微言大义,辞微旨博, 一字褒贬,影响深远。于是历代解“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