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四章 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传播与学前教育思潮
一、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与传播
(一)福禄贝尔教育思想
早在清末年间引入日本幼稚园时就知道了福禄贝尔
1912年《教育杂志》刊登了谢天恩撰写的《美国幼稚园略述》文中介绍了其遵循自然的原则,其认为,教育儿童的方法应由内及外,这是一切生物进化所不能违背的原则。教育儿童就要顺应儿童心理的自然发展,发挥儿童内在因素的作用。
1914年《教育杂志》发表无我的《德国柏林斐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馆》一文。这是一篇参观报告,通过这个管,宣传了真正的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1919年4月《新教育》发表了《福禄贝尔传》对福禄贝尔的生平和教育实践作了详细的介绍。同年,《新教育》刊登了《赫尔伯脱、福禄贝尔与朱子、王阳明教育学说之比较》,文中对幼稚园的恩物和作业作了解说。指出福禄贝尔的作业,在于使儿童由恩物得来的观念应用于纸工、木工、沙工、泥工等活动中,经过这样的训练,儿童的目力、手力、想象力得到发展。
(二)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
1913年开始传入中国。
1913之后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了《蒙台梭利女史之新教育法》,文章全面介绍了蒙台梭利于1907年创办的“儿童之家”,并分析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心理学根据。同年,《教育杂志》发表悫生的文章《蒙台梭利新教育法之设施》,着重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色,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具以及应用新教育法取得的成效等。
1914年出版了但焘翻译日本今西嘉藏著的《蒙台梭利教育法》,较详细地论述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原理。
1914年到1915年间,顾树森,王维伊合著《蒙台梭利教育之儿童》,顾树森著《蒙台梭利女史新教育法》。
1914年,江苏省教育会设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研究会。形成了介绍和传播蒙台梭利思想的热潮。
1923年,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蒙养园,招新生两班,实验蒙台梭利教育法。
(三)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民国初年蔡元培,陆费逵,黄炎培等都曾著文提倡实用主义教育,并订入教育宗旨。
五四时期,实用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
杜威的教育学说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从做中学”等。其中“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即“儿童中心论”,是我国五四运动之后小学和幼稚园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其对中国儿童教育影响的核心。
“儿童中心论”反对教育以成人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就传统,主张从儿童自发的兴趣和语言出发。这种理论运用到教学方法上就是设计教学法。
二,学前教育思潮的勃兴
(一)对传统儿童观的批判
鲁迅在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儿童教育模式的同时,阐发了他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的主张。为教育好儿童,第一要理解儿童,第二要指导儿童,第三要解放儿童,
蔡元培在儿童教育上提出发展儿童个性,崇尚儿童自然成长的主张。教育应该以儿童的个性为出发点,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了解儿童,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因此,他极力主张研究儿童心理科学,了解儿童发展规律。
(二)儿童公育思潮
康有为在写《大同书》时,设计了儿童公养,公育的理想王国。
蔡元培试图从教育本身的特点论述儿童公育的必要性,恽代英从唯物史观上进一步阐述了儿童公育在教育上的价值。从不同角度说明儿童公育的重要意义。第一,从教育的特殊职能上看,儿童需要公育。第二,为实现教育普及于全人生,要实行儿童公育。第三,从家庭教育的弊端角度分析儿童公育的必要条件。儿童公育虽然难以实现,但却有重要意义。它包含了很多儿童教育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促进了人们思考和探索学前教育向更加科学化,大众化方向发展。
( 三)平民学前教育和乡村学前教育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改革实验思潮。三十年代达到高潮。
第二节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与实施
一,蒙养园制度的建立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1,发布教育改革令
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1月9日成立了教育部,蔡元培任教育总长。
2,颁布新的教育宗旨
于1912年9月公布的新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3,制定学制系统
1912年9月,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论》。后又颁布各种学校令,略有出入,后者将二者结合,成“壬子癸丑学制”分三段四级。
(二)壬子癸丑学制与蒙养园制度的规定
壬子癸丑学制将学前教育机构定名为蒙养园,它虽然没有摆脱附属的地位,但已不设于于育婴堂、敬节堂内,而纳入真正教育机构之中,正是学前教育地位有所提高的标志。
辛亥革命后,许多保教内容和方法仍沿袭清末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