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醉翁亭记 概念图 背景资料 关于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辨护,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他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悠闲自得的旷达情怀。 关于醉翁亭 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被贬滁州任知州,山中寺庙(今琅琊寺)僧人智仙为便于欧阳修在山中游乐、饮酒、赋诗、办理政务修建此亭。时年,欧阳修年仅四十却自号“醉翁”,故命名此亭为“醉翁亭”,并写下散文名篇《醉翁亭记》。该亭被誉为“天下第一亭”。 关于醉翁亭 醉翁亭为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 一文而闻名遐迩。“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脍炙人口的佳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是家户喻晓。景区内亭、台、轩风格各异,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人称“醉翁九景”;其中欧阳修手植梅为全国四大梅寿星之一,苏东坡手书《醉翁亭记》碑堪称稀世至宝;醉翁亭被誉为“天下第一亭”。2004年11月“醉翁亭”以邮票形式出现在国家名片《中国名亭(一)》中。 网络链接:四大名亭 醉翁亭 课文朗读 朗读注意 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如:环滁皆山也;琅琊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如: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朗读注意 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 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 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 如:朝而往,暮而归。 翻译课文 对照文下注释,分段翻译课文。 第一段字词句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第一段字词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第二段字词句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第三段字词句 第三段字词句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搀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出游啊。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第四段字词句 第四段字词句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树林里渐渐昏暗了,鸟雀到处鸣叫。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起来。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精读品析 欣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写作特色 1 .结构严谨巧妙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乐” 2 .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写亭子周围的景色,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写滁州官民同乐图,反映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显示了政治清明,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3 .文中骈散相间,节奏富于变化。 课堂练习——本文成语 成语源于古文,本文有几个成语,请找出来。 1 .醉翁之意不在酒 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另外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2 .水落石出 本来是写自然景色,后转用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 3 .觥筹交错 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相聚宴饮的欢乐。 根据第一段回答 1 .概括本段的大意。 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缘由 2 .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 环滁皆山也 3 .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 4 .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根据第二段回答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写了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 2 .文中是这样描写春季的景色的: 野芳发而幽香 3 .文中是这样描写秋季的景色的: 风霜高洁 4 .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是什么?,它现在的意思? 水落石出,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就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5 .“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 山间朝暮、四时之景不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