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简略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简略版

记叙文阅读 一、人物形象分析角度:特长、性格、品质 方法:(1)从文章主要事件、中心思想中分析;(2)品析具体的人物描写 类型:1.文中XX是怎样的人。(直接用词回答)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XX是怎样的人。(回答时要从文中找出这样说的原因从……某个细节看出他是一 个……的人) 示例: 选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好胜心强,教学能力高超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4分) 通过记述父亲教“我”写毛笔字,表现了父亲是一个关爱孩子,懂得教育的人。 通过记述父亲终生写端正的毛笔字这件事,表现了父亲是一个具有正直、慎重、执着等优秀品质的人。 二、环境描写作用(景物、天气等)【背】 1.交待故事……背景(包括时代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社会习俗/现状/天气状况等);2.渲染……环境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4.刻画人物……形象;5.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6.推动故事情节发展;7.为下文……作铺垫;8.深化主题 示例: 试分析第(7)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 渲染紧张气氛,突出环境恶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砸冰、扒冰做铺垫;烘托人物形象,使父亲的性格更为鲜明。 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环境描写,交代天气,预示大雨将至;烘托我焦急的心情;为下文走路艰难做铺垫。 三、分析标题的作用【背】 行文线索;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表明写作对象;4.暗示/点明主旨;5.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6.一语双关;7.生动形象(如果使用了修辞) 四、分析标题含义 1.分析修辞义或象征义;2.把握文章情感出发点;3.注意回答全面(表层义+深层义) 示例: 请分析文章题目“母亲,冬夜里的灯火”的含义。(3分) 答:题目的表层含义是冬日里母亲在烛光下、在火盆旁陪伴“我”,深层含义是人生路上,母亲勤劳、朴实、善良、懂得感恩的优秀品质像灯火一牙膏陪伴“我”,影响“我”。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标题“温暖的火墙”中“温暖”的理解。(4分) 答:“温暖的火墙”中的“温暖”既指大爷通过改排烟道给“我”带来的温暖,又指大爷为“我”着想,让“我”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 五、开头段落作用【背】 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2.引出下文;3.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4.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5.渲染……气氛(环境描写类);6.开篇点题(指点明中心),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抒情/议论类句子) 示例: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二段的作用。(4分) __交代时代背景:民国初年,战乱频繁;为下文小偷害怕做铺垫;为对贼的愤怒做铺垫,为小偷偷东西做铺垫。 纵观全文,第①段内容似乎和下文“描花”这件事关系不大。你认为第①段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不能。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且为下文“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做铺垫。 六、结尾段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作用两方面回答)【背】 1.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内容方面);2.总结全文;3.首尾呼应,照应开头、题目;4.交待故事结局 示例: 阅读小说的最后一段,请你联系全文,说说这样结尾有何作用。(3分) ___交代了故事结局;照应文章标题和开头;运用了环境描写,以雪的纯白反衬梁子灵魂的阴暗、凶残;含蓄地揭示了小说主题。_ 文章结尾句“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___内容:母亲称赞,并不只是因为汤的味道好,也凝聚了女儿对母亲的爱与孝心和对一路上遇到的陌生人的美好心灵的赞美。结构:与开头呼应,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严谨。_ 七、句子赏析(表达效果)【背】 (1)从修辞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反复) 答题格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有力地)表现了事物……特点,表现了人物情感/事物品质。 (2)从人物描写角度(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指面部表情、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答题格式:运用了……描写,表现了……(句中表层能看出的),表达了人物……的心情或情感(通过表层内容分析后得出的深层意思)。 (3)叠词,拟声词:增强语言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 示例: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中加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雪纷飞的情景,烘托了“我”内心的纷乱与烦躁之情, 文中青海大汉这一人物形象刻画得颇为传神,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人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分) ___语言描写,写出了青海大汉当时好奇的心情和对我的关心,体现了他的细心与热情。 八、词语含义理解 先理解词语的本义(先说词是什么意思),然后分析在句子、上下文中的表达含义(在句子中指……),最后分析隐含义(深层含义) 示例: 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