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崔颢诗中观其性格特征和其变化.docVIP

从崔颢诗中观其性格特征和其变化.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诗研究论文 (本科) 学 院 文 学 院 专 业 汉 语 言 文 学 年 级 2008 级 姓 名 崔璐璐 论文题目 论崔颢诗中的理性意识和批判精神 指导教师 职称 2012年5月10日 论崔颢诗歌中的理性意识和批判精神 学生姓名:崔璐璐 学号:20085021230 学 院: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摘要:丰富的生活经验给崔颢的诗歌创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了解崔颢的诗,首先就要了解崔颢独特的生平经验。崔颢,汴州人。生长在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开元年间。有俊才,累官至司勋员外郎。但年轻时候的崔颢名声并不好,而且也不甚如意。在登进士后到天宝初的二十年中,他游历了很多地方,历经了很多事情,对历史和社会现实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不少诗歌中都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的看法和对社会黑暗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理性意识。 关键词:崔颢;诗歌;理性意识 前言 了解一个人的创作,挖掘一首诗所蕴含的独特意味,发现一位诗人诗歌创作的某种鲜明的艺术特色,首先就要了解他的生平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同时还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深入研究。 唐代诗歌史上群星璀璨,而崔颢,正是这群星中的闪亮的一颗。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他生长在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开元、天宝年间。大概在开元十年左右登进士科。他的诗名很大,但事迹流传甚少。《旧唐书?文苑传》说:“开元、天宝间,文士知名者,汴州崔颢,京兆王昌龄、高适,襄阳孟浩然,皆名位不振。”正是由于“名位不振”,在新、旧《唐书》里,他的传记非常简略,连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相反,倒提到他生活上的很多缺点。殷璠《河岳英灵集》说他:“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至如‘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又‘春风吹浅草,猎骑何翩翩。插羽两相顾,鸣弓上新弦。’可与鲍照并驱也。”因为当时唐朝科举考试,考场应试固然重要,但还要有场外的人情、活动。外地举子入京应试,必须得先走当权者或名流的门路,献上礼物和“行卷”(即平时的作品),经过这些人的举荐、获得一定的“文誉”,才有登第的希望。《旧唐书》本传记载他献诗李邕,但当时年轻、社会经验较少的崔颢由于缺少为人处事方面的经验,以为李邕会赏识他的风流才情,首章即为《十五嫁王昌》。却没料到李邕是个保守严肃的人,看了崔颢的献诗后,勃然大怒,骂了一句“小儿无礼!”,遂将崔颢斥去。这一番经历应该是对崔颢有所打击的,打击了他的浮躁之气,也让他意识到了年少轻狂的不可取。后至塞上,又是一番不同寻常的经历,这番经历对崔颢来说很重要,促成了他的成长和诗风的改变。写军旅生活,苍凉跌宕,风骨凛然。又适逢折狱定襄(在今山西),自谓“我来折此狱,五听辨疑似。小大必以情,未尝施鞭箠。”并且在登进士第后到天宝初的二十年中(723—744年),他多在外地漫游,可能是当外官或当外任官的幕僚。这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他足迹遍于大江南北,从淮楚到武昌,然后是河东,最后是到了东北。历经了很多事情,看到了很多的社会黑暗现实和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逐渐形成了理性看待问题的意识,一改年少轻狂时的浅薄。下面主要就浅析一下崔颢诗歌中的理性意识和批判精神。 一、崔颢的诗歌中的理性意识和批判精神从他的妇女诗中就可以窥见一斑 这一类都可以归于崔颢对权贵的讽刺诗。虽然这些妇女诗中有许多对贵妇们容貌、生活的描写,但并不显得轻佻,其实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他写贵妇们居于朱门甲第,锦衣玉食,生活富足奢侈,如《杂诗》里,“可怜青铜镜,挂在白玉堂。”、“罗袖拂金鹊,彩屏点红妆”一位豪门贵妇的形象跃然纸上。但紧接着,“妆罢含情坐,春风桃李香”,写出了她精神空虚的情状。这还不足以说明这类诗的社会意义。在《古意》、《岐王席观妓》、《卢姬篇》、《邯郸宫人怨》等诗中,,塑造了很多成为帝王、权贵的玩物的妇女,她们虽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她们没有自由、没有尊严,在精神上十分空虚。并且一旦被那些贵族们玩厌烦了,就会落得“泣尽无人问,容华落镜中”的悲惨下场。这在《邯郸宫人怨》中表现的极为明显。得意时“岁岁年年奉欢宴,娇贵荣华谁不羡”,却没想到“一朝太子升至尊,宫中人事如掌翻”、“兄弟印绶皆被夺,昔年赏赐不复存。”得意时的娇贵无比与失意时的落魄潦倒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行路难》中,“我昔初在昭阳时,朝攀暮折登玉墀。只言岁岁长相对,不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