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考点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理论》考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考点精要 1﹒绪论 一、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治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难经》补充了《内经》的不足,成为后世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基础; 2.晋.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晋·王叔和的《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第一部病因病机症候学专书;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是我国第一步医学百科全书。 陈.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学说; 陈.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发展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2.《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在《内经》、《难经》的基础上写成的,《伤寒论》是中医学中成功的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为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伤寒论》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以脏腑的病机理论进行证候分析,发展了《内经》的病因学说,提出:“千般灾难,不越三条……” 3.《诸病源候论》是第一部病因病机症候学专书; 4.金元四大家的医学思想: 刘完素:“六气皆从火化”、“五气过极皆为热”之说,用药以寒凉为主,————寒凉派; 张从正:认为病由邪生,攻邪以病,————攻邪派。 李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以补益脾胃为主,————补土派; 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养阴派; 5.明代吴有性的《温疫论》中创“戾气”说 清·叶桂的《温热论》,创卫气营血辨证。 清·.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 清·王清任,著《医林改错》,重视解剖,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 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 (1)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各个部分之间,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不可分割,功能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病理相互影响。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与此相应的适应性变化,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四时的脉象也有相应的变化,如“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 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地方区域对人体的影响: 2.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症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 证,即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 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 异病同治: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二.精气、阴阳五行 一、精气学说 1.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精,又称精气,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 气,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2.精气有“无形”和“有形”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 气机:指气的运动。 气化: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 二、阴阳学说 1.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2.阴阳属性的相对性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为在一定条件下,阴和阳可以相互转化;另一方面体现在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对立制约(寒与热)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反映了阴阳的制约关系。又如“阴胜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或“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热因热用,寒因寒用”。说明了阴阳的制约、消长失调。 (2)阴阳的互根互用(气与血)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或“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或“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3)阴阳交感与互藏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