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岭村刘氏宗族的自然形态与实态.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凤岭村刘氏宗族的自然形态与实态.pdf

第二章  凤岭村刘氏宗族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是人类繁衍生息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特别是在人类改造自然能 力更为弱小的传统社会, 村庄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拥有的资源禀赋决定了生活聚落的形成及 其发展形态。 宗族村庄的产生和不同房支的扩散较为清晰地展示了自然条件与人类能动性 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村庄发展的影响。 本章全面梳理凤岭村及其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 自然 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 第一节  村庄气候特征与自然灾害 凤岭村所在梅县属于广东东北部, 位于北纬24 度、 东经116度附近, 靠近北回归线,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梅县地区雨量充沛, 年平均降雨量 1973 毫米, 且雨热同期, 但也 〔1〕 易旱易涝, 自然灾害比较频繁。 凤岭村四季气候温和, 光照充足, 适合作物生长, 对 于农业生产较为有利。 村民记忆中关于气候的精确描述较少, 但是大家一致认为当地气候温暖湿润, 夏天持续 时间比较长, 有半年左右, 且雨水较多; 冬天最冷时候的物候特征是 “霜冻”, 持续时间较 〔2〕 短, 在半个月到一个月之间, 多在农历十二月。 根据康熙年间 《程乡县志》 记载: 正月桃花, 十月犹菊, 虫蛰未启, 桐木先叶, 深秋不霜, 隆冬不雪, 盛夏之际炎 湿相蒸, 衣生煤醭, 盖阴气太泄, 阳气太郁, 故晨多雾昏, 雨即寒凉, 昔人所谓四时 皆是夏, 一雨便成秋, 目为瘴乡。 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业耕作, 但是夏季多雨也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根据村民记忆, 1949年以前经常有洪水发生, 严重的时候会冲毁桥梁、 房屋, 危害村民的生产生活。 这一 情况在1957年村庄上游建成水库之后才得到了根本性的治理。 为了更为确切地了解当地 〔3〕 的自然灾害状况, 我们在方志 中进行了查阅。 〔1〕 梅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 《梅县志》,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2〕 知县刘广聪主修 《程乡县志》, 第一卷 “舆地部” ———气候, 清康熙三十年。 〔3〕 梅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 《梅县志》,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418   中国农村调查 第一, 洪涝灾害。 从元朝开始到民国时期, 有记载的危害较大的洪涝灾害有34 次, 摘录有代表性的记录如下: (1) 明嘉靖四十三年 (1564年) 三月, 大水、 山崩。 (2) 清光绪三十年 (1904年), 大水, 附城高处亦水涨数尺。 查测洪水位8060 米, 是有记载以来洪水位最高的一次。 (3) 清宣统三年 (1911年), 七月, 大水, 洪水位7969 米。 (4) 中华民国23 年 (1934 年) 7 月21 日, 大水, 洪水位7745 米。 33 年 (1944年) 6 月12 日, 大水, 洪水位7681 米。 36 年 (1947年) 6 月9 日, 大水, 洪水位7818米。 37年 (1948年) 7 月30 日, 大水, 洪水位7720 米。 第二, 旱灾。 在清朝和民国时期有记载的旱灾有16次, 摘录有代表性的记录如下: (1) 清咸丰七年 (1857 年), 二月至五月不雨, 斗米千钱, 饥民请赈, 哗于州 署, 不期而集者千人。 (2) 中华民国19年 (1930年), 秋, 天雨稀少, 田禾枯萎, 收成减半。 (3) 中华民国25 年 (1936 年), 八九月间, 亢旱。 耕地枯涸, 田土龟裂, 秋收 仅五成。 (4) 中华民国32 年 (1943 年), 出现严重旱灾, 从春到四月不雨。 山泉枯竭, 江河断流, 全县28 万亩农田受旱, 农民无法耕种。 时汕头沦陷, 交通梗塞, 由值青 黄不接, 米价飞涨, 每百市斤大米由一千余元涨至五六千元。 人民挖硬饭头、 野蕨充 饥, 饿殍载道。 县人向江西逃荒, 弃子鬻婴, 病死途中的随处可见。 第三, 此外, 方志还记录了病虫灾害 (清朝、 民国共6次记载) 和冰雹霜冻灾害, 相 比较而言发生的频率要低一些, 将有代表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