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明书-阻力实验
阻力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所用到的实验设备、流程、仪器仪表;
2、了解并掌握流体流经直管和阀门引起的阻力损失及阻力系数(直管摩擦系数λ与局部阻力系数ξ)的测定方法及变化规律。并将λ(ξ)与Re的关系标绘在双对数坐标上。
3、了解不同管径(相同材质,即相同绝对粗糙度)的直管λ与Re的关系;
4、掌握差压传感器的正确应用。
二、实验基本原理
1、流体在管内流量及Re的测定:
本实验采用涡轮流量计直接测出流量q[m3/h]:
式中:d、ρ、μ— 管内径[m]、流体在测量温度下的密度和粘度 [Kg/m3]、[PaS]
2、直管摩擦阻力损失ΔP0Af及摩擦阻力系数λ的测定
流体在管路中流动,由于粘性剪应力的存在,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机械能损耗。根据范宁(Fanning)公式,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定常稳定流动时的摩擦阻力损失为:
式中:——沿直管两测压点间距离,m;
λ——直管摩擦系数,无因次;
由上可知,只要测得ΔP0f即可求出直管摩擦系数。根据柏努里方程知:当两测压点处管径一样,且保证两测压点处速度分布正常时,所示压差读数ΔP既为流体流经两测压点处的直管阻力损失ΔP0f。
式中:Δp——倒U管压差计读数,[Pa]
以上既是无论对粗糙管、近似光滑管以及不同相对粗糙度的直管,其阻力损失Δp、阻力系数λ的测定,以及随Re的变化规律的方法。
3、阀门局部阻力损失ΔPf、及其阻力系数ζ的测定
流体流经阀门时,由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流动受到阻碍和干扰,出现涡流而引起的局部阻力损失为:
[Pa]
式中:ζ――局部阻力系数,无因次。
对于测定局部管件的阻力如阀门,其方法是在管件前后的稳定段内分别有两个测压点。按流向顺序分别为1、2、3、4点,在1-4点和2-3点分别连接两个差压传感器,分别测出压差为ΔP14、ΔP23。必须保证各测压点速度分布正常且1-4点间的直管长度是3-4点间2倍。
在2-3列BNL方程(2-3间直管长为l)
上式中,由于2、3点管径一样,管子水平放置,位能与动能项可消除;而总能耗可分为直管段阻力损失Δpf23和阀门局部阻力损失Δpf’,因此上式可简化为:
*
同理在1-4列BNL方程(1-4间直管长为2l)
**
以上*和**式联立解得:
则局部阻力系数为:
三、实验装置流程
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离心泵、循环水池、管道及架子等均为不锈钢材质。工作流体为水。其流程为:
环水池—离心泵—调节阀—各测量管段—涡轮流量计—循环水池。
有关设备仪表参数:
离心泵:材质为全不锈钢,型号:ISW40—125型,1.5Kw,H=20m
循环水池:700×440×400 (长×宽×高)
涡轮流量计:LWGY-15 0.6-6m3/h 液晶显示
差压传感器:1151型 4—20mA输出,测量范围9999Pa [2个]
差压显示表:万讯,多功能数显表,显示精度10Pa [2个]
温度传感器:Pt100 航空接头
温度显示表:万讯,数显,显示精度0.1℃
细管测量段尺寸:φ19×1.5 内径φ16,不锈钢,测点长1000 mm
粗管测量段尺寸:φ25×2.5 内径φ20,不锈钢,测点长1000 mm
阀门测量段尺寸:φ25×2.5 内径φ20 全开铜闸阀;
总尺寸:2300×440×1750 (长×宽×高)
本实验消耗和水电配置设施: 自来水; 电负荷:1.5 Kw
四、实验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
1、熟悉:按事先(实验预习时)分工,熟悉流程,搞清各压差传感器的作用。
2、检查:检查各阀是否关闭。
3、开车:启动离心泵(检查三相电及泵是否正转动)。开启流量计电源。
4、排气:(1) 排气过程
打开调节阀F4到最大。分别打开F1、F2、F3 ,打开各管路上的测压点阀,打开2个差压传感器上的排气放水阀,约1分钟,观察引压管内无气泡,关闭差压传感器上的放水阀,分别各测压点阀,分别关闭F1、F2、F3,关闭调节阀F4。
三根管流量为0。此时观察压差1和压差2的读数是否在[-0.02~0.02]KPa之间,若不在需要调节差压传感器上的零点,此一般由教师完成。或分别记录此时的差压显示,作为系统误差,在计算时减去即可。
注意:系统内空气是否排尽是正确进行本实验的关键操作。
5、测量:无论先测定那根管路均可,现已测量最上细管为例:
⑴ 开启F1,逐渐开启调节阀F4,根据以下差压1上的读数进行调节。
⑵ 记录数据,然后再调节F4。直到最大。
⑶ 此管做完后,关闭F4,关闭F1
然后可以做其它管路。
测量说明:为了取得满意的实验结果,必须考虑实验点的布置和读数精度。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