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著作报告.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果著作报告

成果著作报告 篇一:成果报告 遵义市中学作文教学改革重点科研课题 努力强化写作材料积累 开辟作文教学的美好途径 ——初中素质作文训练实验研究成果报告 一、初中素质作文训练与研究子课题名称: 努力强化写作材料积累开辟作文教学的美好途径 二、课题研究专家指导小组: 任超英(遵义市教育局副局长) 甘义勇(遵义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樊厚义(遵义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 潘泽远(遵义市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改专家) 罗全民(遵义市教育局教研室数学教改专家) 刘 剑(湄潭县教育局局长) 曾应庆(湄潭县教育局副局长) 汪 忠(湄潭县教育局副局长) 曹学良(湄潭县教育局副局长) 王世新(湄潭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王晓春(湄潭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 姚承权(湄潭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田景军(湄潭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田 静(湄潭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王定珍(湄潭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三、课题研究机构: 1、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犹文山(校长兼党总支书记) 副组长:代方歧(副校长)、陈 越(副校长)、李远洪(副校长) 成 员:肖 康(教研处主任) 周本林(教研处副主任) 夏道远(党总支副书记)曾维凯(教务处副主任) 2、课题实验教师: 夏道远张静言肖 康广耀琼李明容 申茂琼何建红王 竹曾维凯蔡雪艳 四、课题研究背景及方法 我校位于湄潭县县城郊区,学生多来自城郊与农村,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优劣悬殊较大。绝大部分学生基础差,见闻少,受小学传统作文教法的影响,学生的主动性、积 极性差,多数学生写作的素材积累少,怕写作文。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对作文教学的模 式进行了一些改革,在遵义市教研室、湄潭县教育局教研室的具体指导下,作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早在1999年,我校进行了中学生素质作文训练研究与实验,2004年5月,2008年4月,2010年5月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三次荣获了遵义市中学生素质作文训练实验优秀教改成果一等奖。后来,我校2009级、2010级(1)、(2)、(3)、(4)、(5)、(6)、 (7)、(8)、(9)、(10)班参加了初中素质作文训练研究教改实验。随着初中素质作文教改的深入,我们发现,在课内三环:“写作—评改—小结”和课外“三环”:“补救—指导—积累”这六个环节中,“课外三环”是重点。因此,可以这么说:作文的功夫在课外,重点在课外。而课外三环中,加强作文材料积累环节,尤为重要。因此,2009年9月、2010年9月新一轮初中素质作文训练研究开始,我校便确立了“努力强化材料积累,开辟作文教学的美好途径”的子课题,专题结合初中作文教改工作的实际,认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经过充分的准备,周密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在遵义市教育局教研室、湄潭县教育局教研室的具体指导下,在实验教师的努力工作下,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下,我校的初中素质作文课题——“努力强化材料积累,作文教学的美好途径”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实验班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很好积累材料的习惯,在实验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积累的写作材料已越来越多,并能满足作文的需要,已做到了厚积薄发,活学活用。特别是后进生,在充分积淀写作素材的基础上,辅导老师“下水”示范,在作文训练中较好地利用积累的材料,写出了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我手写我心的好文章,提高了作文水平。近四年来,我校中考语文学科综合值都荣居全县前茅。此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学校深入开展初中素质作文训练子课题研究。 2010年5月,我校初中素质作文训练子课题研究又结硕果,再一次结题验收。 现谨将我校在子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做法报告如下: (一) 切实规范了积累形式,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积累习惯。 七年级,是初中素质作文训练的起步时期和基础阶段,在作文材料的积累上,尤其要抓紧、抓实、抓好。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也一样,如果没有充分占有写作材料(素材),再好的作文尖子也会难以下笔,也有江郎才尽的时候。因此,在这一关键环节上,我校实验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向学生讲明材料的来源无外乎两种渠道:一是社会生活材料,一是书面文字材料。前者靠感悟,后者靠阅读,因此,我们可以将作文(写作)之源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直接的,即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由此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情真意切,枝繁叶茂。通过大量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达到“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写作状态,或使之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作感悟。故直接深入生活,获取大量感性材料,对于学生作文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是间接地获取材料。这主要来自于课本。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方面的道理。对于初中生来说,从这一源头获取的材料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